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范畴与特点

2022-04-18 23:26:45热度:61°C

中国茶文化的产生有特殊的环境与土壤。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创造。

谈起茶文化,有人把中国茶叶发展史等同于茶文化史,以为加上了人文的历史条件,茶叶学便变成茶文化。有的则以为,凡是与茶沾边的文化凑到一起,便可称为茶文化。比如吟茶诗,作茶画,唱茶歌,一个采茶扑蝶的舞蹈,一幅各种变体的“茶”字书法作品,这些东西加到一起,便称为“茶文化”。顶多再加上些饮茶的习俗和方法,便认为是“文化学”了。不可否认,以上内容与茶文化关系很大,甚至也可以包含在“中国茶文化”这个概念之内,但它们并不是中国茶文化的全体,甚至可以说还没有接触到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产生这种片面性,主要由于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茶艺、茶道形式失传太多,至于渗入民间的茶文化精神,又未来得及做一番钩沉、拾遗和研究的工作。加之目前以“文化”标榜者又太多,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每一件商品都恨不得插上文化的翅膀,以便十倍、百倍地提高自己的身价。服装上加几个外国字便说“这是学习西方文化”;加一条龙纹,又说这表示东方文化”;至于古老的中国竹编、漆器、陶瓷等当然更理所当然地被加以“文化”的冠冕。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把“茶文化”也归入此类。其实,哪一种人类的物质创造能说没有一点人文精神的痕迹?都称为“文化”便有浮泛之弊了。

我们所说的中国茶文化完全不同于以上的各种理解。在中国的历史上,茶不仅以历史悠久、文人爱好、诗人吟咏而与文化“结亲”,它本身就存在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茶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这样一整套地地道道的“文化”。所以,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在当代的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饮茶主要是为消食、解渴、提神。或冲,或泡,或煮;一壶、一杯、一碗;一气饮下,确实体会不出有别于咖啡、可乐之类的“文化味道”。难怪有位日本先生公然宣称:“日本饮茶讲精神,中国人饮茶是功利主义的。”我不想怪罪这位日本朋友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贫乏,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忘掉了自己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怎能去苛求别人!但是,当我们作为科学研究来对待这个问题时,就必然应以严谨的态度慎重对待“中国茶文化”这几个字了。

历史上中国人饮茶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人是最讲精神的。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我们研究茶文化,就是要重新发掘这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加以科学的阐释与概括。中国人不喜欢把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截然分开。白天把自己变成一架机器,晚间再寻找纯精神的享受;韭菜、肉馅、面包,半生不熟吃进肚去了事,讲营养而不论品味,中国人是不习惯的。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渗透文化精神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像茶文化这般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也并非很多。所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一枚奇葩,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具体来说,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只是点茶技法,而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着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究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着许多文化含义。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讲究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环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角度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的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含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生。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在各种茶仪、茶礼中,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各种内容,才是完整的中国茶文化。它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比如,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这种高深的道理在哲学家那里,是靠纯粹的思辨,在道家而言,要通过练功、静坐中用头脑的意念来体会。但到茶圣陆羽那里,却是用一只风炉,一只茶釜。不仅在炉上筑了代表水、火、风的坎(=)、离(三)、巽(三)八卦图样,而且通过炉中的火,地下的风,釜中的水和整个煮茶过程,让你感受五行相生、相互协调的道理。并细致地观察茶在烹煮过程中的微妙变化,通过那饽沫的形状茶与水的交融,以及茶的波滚浪涌与升华蒸腾,体会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那神奇的造化之功。又如文学家、政治家是通过读书、作诗、思想斗争来增进自己的修养,而茶人们则要求在饮茶过程中,通过茶对精神的作用,求得内心的沉静。即使在民间,亲朋至,献上一杯好茶,也比说无数恭维的话语更显得真诚。所以,中国茶文化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达到精神目的。

第二,中国茶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两晋南北朝时,茶人把这种文化当做对抗奢靡之风的手段,以茶养廉。盛唐之世,朝廷科举把茶叫做“麒麟草”,用以助文兴,发文思。宋代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兴起,又出现反映市民精神的市民茶文化。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文人士夫夫的茶风也走向狭小的茶寮书室。而当封建社会彻底瓦解之后,中国茶文化又广泛走向民间,走向人民大众之中。因此,中国茶文化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翻古董”,而应该在吸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有所创造。近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海外华人中间,茶事频兴,这是好兆头。中国茶文化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世界的潮流相合相应,使老树开出新花,这才符合这门学科固有的特征。

本文节选自书籍《中国茶文化》,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