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贵州名茶艰难突围

2021-03-04 12:35:02热度:105°C

伴随着“都匀毛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实施,两年来,都匀当地的青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成品茶销量也翻了两番。现在,都匀明前毛尖茶的每斤售价达到四五百元,利润超过200%,而前几年,同样的茶只能卖到100多元,更多的茶场则以销售茶青为主,只能勉强维持成本。

原料茶“喝汤”,品牌茶“吃肉”,艰难跋涉了10多年的贵州名优茶,终于迎来一缕曙光。

品质好品牌弱

“贵州的茶叶种植面积高达60万亩,产量有1.85万吨,产值却很低,不过2亿多元,只相当于浙江新昌县的三分之一,而新昌县的茶叶种植面积才6万余亩。算下来,浙江一个产茶大县的平均亩产值相当于我省的3高山茶0多倍。”4月6日,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

王亚兰告诉记者,尽管我省的都匀毛尖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许多茶叶也多次拿过国家大奖,但我省茶叶自有品牌在全国市场名气并不是很大,产、销量都不高,而且品牌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黔茶在省外的销路并不顺畅,单靠省内市场,又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因此,各茶场之间不得不压价销售,茶叶产值很低。

“不过,品牌名气不大并不表示茶叶品质不行,相反,贵州茶叶品质在业内名声很好。”王亚兰说。

据国家级茶叶评审师甘榆才介绍,贵州山高,气候温暖多雾,无污染,茶叶品质极佳,在全国评比中,贵州有50多个茶叶品种获得部优,以都匀毛尖为代表,贵定云雾雪芽、湄江翠片、羊艾毛峰、遵义毛峰等数十种贵州名茶在全国各种茶叶评比中捧走若干奖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等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就像“贵州出好酒”一般,“贵州出好茶”亦在业内广泛流传。

甘榆才说,一些江浙茶商正是掌握了这些内在优势,每年三四月份,才会不远千里奔赴贵州抢收新茶,然后再贴上“龙井”、“碧螺春”的品名,高价卖到全国市场,牟取高额利润,而贵州茶厂自己的利润只有几十元,有些仅够维持运作成本。

“由于品牌的缺失,贵州的茶叶销量并不小,但实际上卖的是原材料,外地客商将贵州茶改头换面后赚取了高额的利润。”甘榆才告诉记者。

受阻体制危局

成本几十元的茶叶,经过精明的茶商转手,一下子就能卖到几百元,赚取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利润,与此相比,拥有得天独厚茶叶资源的种植者反而成了廉价的打工者,这在贵州茶叶企业看来,是无论怎样气愤都不算过分的一件事情。

问题出在哪里呢?接受采访的茶界人士都能列举出数条原因,而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焦点。1960年就来到贵州从事茶叶工作的甘榆才告诉记者,计划经济年代,贵州茶叶曾经扮演过出口创汇大宗产品的重要角色,当时,国营茶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一路攀升。不过,由于统购统销导致投入渠道分散、茶场遍地开花,给贵州茶叶产业应对今天的市场竞争埋下了“硬伤”,如: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多数茶场种植加工粗放、产品质量差异大、未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等。

据贵州六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甘正雄介绍,在贵州,多数茶业企业脱胎于国有体制的农场,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茶叶产区比较分散,连片种植较少,造成茶叶资源浪费较大,单产低,一些茶农甚至很少给茶树施肥,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其产量可想而知。此外,贵州茶场加工设备大部分属于计划经济时期购进,机械化程度低,基本上以家庭作坊式为主,造成茶叶难以建成统一的质量标准。

甘正雄说,尽管贵州的茶叶品质相当优异,但与普通消费品不同,茶叶消费还附加着一种文tieguanyin化消费,而不单是纯物质消费。相比浙江等茶叶大省,贵州的地域文化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相应带来茶文化、茶品牌的弱势,从而极大地抵消了贵州茶叶纯物质层面的竞争优势。同时,贵州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力量分散,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较差,难于形成规模经营。如果单靠企业自谋发展,政府不给予积极引导,不在产业规划上给予定位,贵州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茶产业的全国优势品牌。

品牌合力毛尖崛起

作为《贵州省名优茶审评规范》地方标准的制订者之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的杨远猷处长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忧虑颇深。

杨远猷告诉记者,要发展好贵州的茶产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关键,否则,单靠企业谋求市场壮大,不但艰难,而且效果并不明显。他说,都匀毛尖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介绍,都匀毛尖是我省传统历史名茶,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然而,因为长期缺乏强制性标准和地域保护,市场上的“都匀毛尖”相当混乱,各种茶叶都在乱打这个牌子,严重损害了都匀毛尖的品牌形象,在省外市场也很难见到这个牌子。为此,省质监局在省政府的重视下,修订发布了《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对毛尖茶的品种、等级、产地、工艺、质量、运输、贮藏等要求作了规范,同时又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对都匀毛尖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只要符合生产标准又是在都匀生产的毛尖茶,都可以打这个牌子,否则就由政府部门出面打假,这样一来,很快形成都匀毛尖的合力,成效非常显著。

“现在,不但都匀毛尖的销量翻番,价格翻番,更通过茶叶价值的体现促进了当地的茶叶经济的发展。”杨远猷说。

杨远猷认为,贵州茶产业要做大,就要抓好外地市场,而贵州茶在外地市场打不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品牌运作不力,另外一个则是茶叶产量不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据介绍,2002年,浙江省茶叶总产值33.7亿元,而名优茶产值为26.42亿元,其中,被冠以“龙井”的名茶产值超过10亿元,这就是当地将“西湖龙井”扩大到“浙江龙井”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效果,否则,单以“西湖龙井”而计,不过7000万元,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政府扶持初现成效

对贵定的茶叶种植者来说,今年的春季无疑是个好季节,与往年相比,这里的茶叶销售势头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平均每斤价格上涨了将近40元,着实让茶农高兴了一番。

王亚兰得意地说,这实际上与当地政府重视茶产业、借评审贵州名优茶契机搭台举办云雾春茶交易会有关。她告诉记者,4月10日,贵定将举办的春茶交易会,按照以往惯例,如果没有政府搭台,在本地茶叶企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交易会是缺乏资金启动的。由于贵定县政府的重视,当地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易平台,对本地茶叶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引导作用。目前,茶农已经可以直接从本次交易会中得到明显的好处,贵定搭建的平台已经初现成效。

据介绍,对茶产业发展与名优茶评审结合起来的不仅是贵定县,湄潭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王亚兰说,单靠一个县级政府组织茶叶交易会,从某种程度来说,对客商的吸引力仍有欠缺,换一个思考,把交易会同名优茶评审结合起来,交易会的吸引力无疑就增强了许多。

近年来,打造贵州优势茶产业已经逐步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而如何宣传本地的名优茶,则成了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头戏。4月2日,我省第一个茶叶商会在南明区政府的扶持下正式成立,从南明茶叶商会运作的情况来看,商会主办的首次展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商会主持的首届斗茶会上,500克茶叶竟卖出48.8万元的天价,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按照商会的计划,我省茶叶界将通过行业协会的运作,举办茶叶博览茶叶剪枝机碗盖茶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