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茶业发展

2021-03-04 12:32:34热度:128°C

(中国茶叶在线sayyes提供)

胡兆君

(中华供销全国总社杭州叶研究所)

摘要文章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对茶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目前我国茶叶行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广泛开展科企合作;以制度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等途径提高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茶叶技术创新问题途径

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来源和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体化为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茶叶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对茶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但茶叶经济的增长方式仍依靠粗放型增长,技术创新滞缓,茶叶技术创新体系远未构建,仍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技术创新推动了茶业的发展

(一)、在我国,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能解毒,它作为药用的时代即将开始。据史书记载,从神农时代到唐朝末期(公元960年)前后约3000年的时期里,我国制茶技术经历了从生煮羹饮、晒干收藏,到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这一时期的制茶技术不断更新,蒸茶、榨茶、研茶、造饼、烘干等生产工艺相继出现,蒸青团茶生产技术相当普及,为我国古代茶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961年到1368年约经300多年,我国制茶技术经历了大的变革,先是由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后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从蒸青到炒青,虽仅一字之差,但却是我国制茶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它改掉了蒸青茶香气不高、滋味不浓的缺点,又把我国茶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从公元1368年至1700年的这一段时期里,虽然也是历时约300年,但由于制茶技术创新多,茶业发展大大加快,六大茶类在这一时期里得到完善;各类名茶也层出不穷,如松罗条、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等相继出现。

从世界范围看,进入20世纪以来,技术创新的建设加快。无性系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世界茶叶的种植面貌;短穗插种繁殖技术促进了无性高品种的快速繁殖和推广;茶叶缺素症的营养诊断,平衡施肥,茶叶病虫害预测体系的建立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茶叶的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红茶加工技术的改进,使红茶的内在品质提高,生产成本下降,销售价格提高,对目前世界红茶格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茶机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采摘成本,提高了工效;茶叶对人体保健功效的研究,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和茶业的发展。

(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对茶叶发展作用巨大。本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袋泡茶和40~50年代出现的速溶茶,使得茶叶饮用方式简便、卫生、快捷,更适合调饮,从而也大大拓宽了世界茶叶市场。从80年代开始,随着液态茶饮料制造技术的创新和走向成熟,液态茶饮料正风靡全世界,广受消费者青睐。仅在日本,1996年生产罐装茶饮料的厂家就达250家,茶饮料占总饮料市场的21%,产量达356.2万吨。在我国台湾省,目前茶饮料市场份额约占整个饮料市场的50%,茶饮料销售额近200亿台币。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刺激了消费需求,导致产出的增长。

在茶叶行业中,一项学术上的新发现、一个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某一学科或某一行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事例举不胜举。如“茉莉花茶窨花工艺改革”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花茶窨制工艺对茶坯在窨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分为技术关键的要求,使得以不烘坯窨花及湿坯转窨为特点的新工艺顺利推广,达到了节省鲜花30%,台湾茶节能50%,缩短生产周期1/2,大大降低了窨花劳动强度,基本上避免了夜间通霄作业的传统作业习惯,加快了产品及资金的周转,减少了茶耗。按1992年物价水平计算,每吨茶成本平均可下降1800元。该项目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有近80%的茶厂采用了该项成果,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如“茶叶农药残留量快速简便检测方法的研究”、“茶尘理化特性的分析和研究”、“成套名优绿茶生产技术”等科研成果,经推广应用后对提高茶叶质量、改善制茶工作环境,开发茶叶新产品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茶叶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茶叶技术创新为茶业发展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但茶叶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

与农业平均水平相比,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目前,科技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为45%。据shuichang用tornqvist指数法对1963~1998年世界茶叶生产(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四国资料为代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的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21%强。我国的茶业生产者数量大规模小,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在增长方式上主要仍为粗放型,集约化水平较低,因此,我国茶业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21%。我国茶叶工业化水平较低是制约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贡献率的重要因素(所谓茶叶工业化,是指把工业的生产方式贯穿于茶叶种植到成为商品的每个环节,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以技术进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又是茶叶工业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力量薄弱。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占全国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的60%以上。而我国茶叶科技人员占70%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种由于创新主体的错位,造成企业中技术开发人员少,素质差,资金条件有限,无力承担大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又缺乏应有的能力对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企业总是被动地输入技术,而无力自主创新,向企业外输出技术。由于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导致企业不敢冒然投资风险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基本建设与设备的引进上,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并不能对软件技术很好消化吸收,无法开展二次开发。

2、茶叶技术创新系统缺乏活力。茶叶技术创新系统应包括各类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从事r&d(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个人。一个创新系统要具有活力,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有健全的创新机构、信息的传递应当有效,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从事r&d人员具有很强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内技术和经济脱节的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一大批科研成果没有得到产业化应用,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有限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仍然不能面向市场。

(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1、技术创新经济学认为:造就一批具有敢冒风险的意识和洞察潜在利茶叶包装定制老茶叶的价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