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中英茶叶贸易:中英两国茶文化的茶艺有哪些

2020-11-07 05:17:37热度:212°C

中英两国茶文化的茶艺有哪些

中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英国本土并不出产茶叶,却是世界上人均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差异之品饮方式中国饮茶分为两类,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圆、红枣,加桔皮、薄荷的方式源自于中唐以前的煮茶法。用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通常加盐调味,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而现在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藏族的酥油茶就是在熬好的砖茶浓汤中加入盐、酥油、奶等制成。回族以茶叶、龙眼干和冰糖混合冲泡成的盖碗茶;再加上葡萄干和杏干”五香茶,如果再加上枸杞、花生仁和芝麻冲泡“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沿袭着明清时的茶饮传统“以清饮雅赏的冲泡茶为主”英国人最初饮用的也是绿茶,后来大都喝汤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红茶,据说因为绿茶不易保存,而红茶是发酵程度为80% 以上的全发酵茶,不过另一个更可信的原因则是绿茶性寒,红茶性暖,他们从印度、锡兰、肯尼亚等地进口红茶,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就象他们把来自赤道国家的苦咖啡改造成充满奶香味的甜咖啡一样,这与中国的口味已是南辕北辙。他们还在茶里加蜂蜜、肉桂、胡椒、威士忌、黄油、鸡蛋,以及一切他们想加入的东西,随心所欲的创造了许多口味,用佛手柑油调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萨姆红茶等少数品种。成为经典而独特的民族茶产品,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袋装的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称为速溶茶,连袋一起放进热水杯里。一小袋只泡一杯茶,这与中国人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在氤氲的热气中欣赏盛开的茶叶花。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差异之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与中国茶道不一样”维多利亚下午茶会是英国红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女主人一定会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最好的瓷器来接待宾客”而产自印度的大吉岭茶或伯爵茶以及精致的点心则成为下午茶的主角。伴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人们便在这种轻松自在下愉悦着自己的身心,喝茶的时间应该是下午四点钟(俗称Low ),男士必须着燕尾服,现在每年英国白金汉宫举行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仍身着燕尾服、头戴绅士帽和手持雨伞,女性则需着白天穿的正式洋装,而插着羽毛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则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通常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差异之饮茶礼仪在多数中国人眼里。饮茶随时可以进行,饮茶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生活习惯,谈不上尊贵与宠爱。所谓的茶文化更多留恋于正式的茶馆里,英国人嗜茶、尊茶的风气要浓厚得多。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英国变成一个喝茶的国家“至少在民族营养、社会伦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对英国现代文明的进程有过有益的影响,英国人用本民族的牛奶和美洲的糖将苦涩的茶变成了甜饮料。茶就成了香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生活必需品,成了日常食品干面包、奶酪、咸肉的佐餐饮料,特别是茶进入平民百姓家庭后,饮茶成为习惯化、仪式化的生活内容,下午茶不仅仅是温馨、宁静、和谐、休闲的家庭生活象征,为女性参与社交生活提供了场所——家庭茶室和社会茶园。在陶冶性情、维护道德、塑造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伦理上,而国内对茶叶巨大的消费量刺激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特别是英国为了改变茶叶输入。英国和东印度公司赚取了滚滚财富,支持了大英帝国庞大的东方殖民地,为早期工业文明提供了资本积累。

明清时期中英两国海外贸易的不同特点和成因

明清海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引者注:这里指的是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著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葡萄牙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中国木,——曾德昭《大中国志》到了明中叶以后,市舶贸易的出口商品,其品种和数量比朝贡贸易的赏赍品就更加繁多了。包括手工业品、农副产品、矿产品、动物和肉制品、干鲜果品、中草药品和文化用品等八大类,占总数一半以上(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中国出口商品中,其中最大宗货物是生丝,当时从广州出口商品的航线有三条,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非洲和欧洲各国,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日本,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菲律宾马尼拉而转口运往拉丁美洲,每年运往印度果阿的丝货为3000担,崇祯年间(1628—1644)每年由广州经澳门输往长崎的生丝2460担,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明末丝货的出口数量之巨大。1591年菲律宾总督发现“菲律宾群岛上土著居民因为服用中国衣料,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服用中国的丝绸和其他中国衣着原料,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中国商人收购菲律宾的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棉布已成为中国货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但土著居民如果采用自己种植的棉花自行纺织。可以向墨西哥输出肆十万比索的布匹,以后土著居民还是大量服用中国衣料,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威胁到西班牙产品在美洲的销路了。墨西哥人穿丝多于穿棉。大多是穿中国丝绸,以至于墨西哥总督于1611年呼吁禁止中国生丝的进口,墨西哥的丝织业都以中国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蚕丝业实际上被消灭了,邻近墨西哥的秘鲁也是中国丝绸的巨大市场,中国丝绸到秘鲁的价格只抵得上西班牙制品得三分之一。到处出售和穿着中国绸缎。中国丝绸不仅泛滥美洲市场,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远销到西班牙本土,在那里直接破坏西班牙的丝绸生产(《晚明史》),可以看到中国丝绸和棉布对西班牙纺织业的冲击。如果没有明末中国纺织业的冲击,西班牙人的纺织业不会衰弱,再看看清代前期,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号(Kent)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英国东印度公司(EIC )宁可让这类商品的贸易由其船长和船员利用他们的,优待吨位“本身则集中全力经营茶叶贸易,从18世纪2丨0年代到90年代;茶叶均是荷人从中国输出的最重要的商品,在这一时期的大部份年代中。茶叶占荷人输出的中国商品总值的70—80%,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5%(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明末到清代,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不再是丝货棉布,如果丝货和棉布在明末的基础上大量增加,自然也无可厚非,生丝?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1780—1790)增至27128担;到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增到51662担;再增长90%(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数字似乎很大,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698—1722),每年的生丝出口量为74担不到,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1780—1790),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清代的生丝出口,才和明末相当,至于清代的棉布出口则开始于18世纪30年代。如果从明朝灭亡的1644年开始。棉布出口中断了近一个世纪,当十八世纪英国人的工业mgc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棉布市场在美洲,英国人没有遭遇任何的竞争对手,先英国人走上海上贸易扩张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有荷兰人,他们都遭遇到了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的疯狂冲击,然后走向衰弱,英国人的棉纺织业开始扩张,中国只是在缓慢地恢复自己的伤口,那点可怜的棉布出口,其出口的航线的控制者也是英国,当中国的棉布出口疯狂扩张的时候,中国走到了1840年,十八世纪初。中国的茶叶出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茶叶为中国换来了大量的白银,但茶叶无法带给中国工业mgc,中国的棉布与丝货毁灭了西班牙人的纺织业。

中英两国在走私mgc前是否有正常贸易

中英两国在走私mgc前有正常贸易。中国在对外(主要是英国)贸易中处于“中国只能是暂时的外贸优势国。英国却是必然的贸易强国,英方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0943000镑,仅在1830年-1833年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达到年均2615263银两,中国一直保持对英贸易顺差局面,中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主要有茶叶、生丝、瓷器等一直收到西方人喜爱的传统优质产品,茶叶已是英国非常流行的全国性饮料,中国商品在英国有广阔的市场,英国需要进口大量中国商品。当时却拿不出对中国民众构成吸引力的像样商品用以交换,英国纺织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中国固有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民众对商业性消费不感兴趣,中国的呢绒、棉布等在中国亏本出售,目的是从中国购买茶叶等产品,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封建大国,保持早期贸易优势当属自然,英国的贸易逆差并不代表其真正劣势。

mgc战争前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出去入超地位是什么意思

为了提高茶叶的销量,为了拓宽欧洲的销路自然要降低茶税的税率。中英茶叶贸易的变迁在近代是影响两国历史的重要因素。曾经于20世纪初期在清政府的海关总署任要职的罗伯特·哈特子爵曾经这样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大米“最好的饮品——茶叶,以及最好的衣料——棉花、真丝和貂皮,中国人拥有了这些产品和其他许多本地产的副产品。完全无需花费一分钱去向任何人或任何地方购买任何东西,四艘货船由英国启程前往中国”这些船只上共载有价值11.9万英镑的银两,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和美洲流向中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运量是其由英国输往中国的货运量的4倍之多。西班牙加入到与美国人一道抗击英国的行列中。英国多年来通过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开采银矿来获取白银的渠道被切断了,英国财政部的全部税收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茶叶所征收的关税,尽管1785年后英国重新获得白银的来源;但银子供应短缺的问题随着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而愈发严重,茶叶贸易也为mgc战争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解释,19世纪中叶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中国茶叶在奖项评定中大获全胜,但中国茶人已经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当时的《中国参加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一书分析了中国茶叶落后于印度、日本的原因并且呼吁茶界自重。它指出日本及印度茶商在美积极进行活动。于是华茶销路遂日行滞钝,加以奸商以染色及泡过茶叶混销,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帮助英国政府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范围建立茶树种植园,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

十九世纪前50年欧洲的中国茶税为什么从100%降到12.5

为了提高茶叶的销量,为了拓宽欧洲的销路自然要降低茶税的税率。中英茶叶贸易的变迁在近代是影响两国历史的重要因素。曾经于20世纪初期在清政府的海关总署任要职的罗伯特·哈特子爵曾经这样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大米,最好的饮品——茶叶,以及最好的衣料——棉花、真丝和貂皮。中国人拥有了这些产品和其他许多本地产的副产品,完全无需花费一分钱去向任何人或任何地方购买任何东西。”1751年,四艘货船由英国启程前往中国。这些船只上共载有价值11.9万英镑的银两,却仅有约合1万英镑的货物。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和美洲流向中国。仅1765~1766一年的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运量是其由英国输往中国的货运量的4倍之多。到了1779年美国独立战争时,西班牙加入到与美国人一道抗击英国的行列中,英国多年来通过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开采银矿来获取白银的渠道被切断了。一方面,截至1839年,英国财政部的全部税收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茶叶所征收的关税;另一方面,尽管1785年后英国重新获得白银的来源,但银子供应短缺的问题随着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而愈发严重。茶叶贸易也为mgc战争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解释。19世纪中叶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茶叶在奖项评定中大获全胜。但中国茶人已经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当时的《中国参加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一书分析了中国茶叶落后于印度、日本的原因并且呼吁茶界自重。它指出日本及印度茶商在美积极进行活动,大收广告之效用,于是华茶销路遂日行滞钝,加以奸商以染色及泡过茶叶混销,屡被海关驳回,华茶名誉遂至坠地。1848年,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帮助英国政府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范围建立茶树种植园,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福琼穿上清朝服饰,又让向导为他剃一个清代的头式。他在自己的第二本书《茶国之行》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如何从衢州和浙江其他地区采集了茶树种子,从宁波、舟山等地采到了大量茶树标本。最后,他将2.3892万株小茶树和大约1.7万粒茶种带到印度,并带回了8名中国茶工。福琼的中国之行是世界茶叶贸易史上重大的分水岭。不久,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茶园陆续涌现。到19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1854~1929年的75年间,英国的茶叶进口上升了837%,这一数字的背后对应的是茶叶原生地中国国际茶叶贸易量的急剧滑坡与衰落。

英国走私mgc和中国出口茶叶之间的关系

所以英国就想用mgc这种精神武器来强行打开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大门.从中获取暴利,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要比英国好的多,英国对中国产生逆差,处于资本扩张时期的英国商人就想到了mgc这种特殊的商品。

mgc战争前,英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长期处于什么地位?

英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mgc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