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单手撑起艳阳天 茶园情怀春意浓

2021-03-06 14:05:06热度:148°C

他靠一只手打造了一份绿色产业,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他没有忘记身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用毅力践行着自己的信念,他说残疾人是社会的弱者,可只要心中永不放弃,照样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不等不靠,自强自立,这就是他成功的真谛。

他就是张超设,仙居下稔村人。身为残疾人,现年35岁的他,几年来,依靠执着信念,在业生产经营上,闯出一片天地,不但带动村中的乡亲,还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踏上了致富的道路,其中许多感人的故事,让人耐以寻味。

(张超设在查看茶苗生长情况)

单手耕耘茶园300

天气晴好,茶畦上涌起一片绿意。阳光的照耀下,新茶的翠绿嫩芽,在风中摆动,张超设从茶苗间探起了头,额头上的汗水流进了他的脖子里,他用手抹了把脸,又低下了头,细心拔去苗间杂草。

这是记者日前在我县种茶大户残疾青年张超设位于筱村镇新长洋那片150亩迎霜茶园里看到的一幕情景。

阳春三月,正值新茶采摘季节,张超设带领着几名工人忙碌着。虽然左臂自小残疾,但并不影响他手把手地指导工人的劳作。

“结束这里的新茶采摘后,我又要赶到岭北去了,那里的新茶叶可以摘了。”张超设说:“对茶农来说,一年就靠这春天的收入,入春后,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下稔、筱村和岭北之间,管理茶树,确保新茶采摘不受影响。”

张超设看上去很孱弱,难以和很多与他有关的名词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茶叶种植大户、茶农技师等等。

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他靠着一只手分别在下稔、筱村和岭北开辟了共三百多亩茶园。同时还在县残联的协助下,在自己的茶场上安排了12名残疾人就业,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问题。

“他是我县残疾人当中的典范,他通过自强自立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不说,还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这在我县的残疾人当中是不多见的,他的行为一直让我感动。”县残联康复部主任吴昌平提到张超设,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七进省城求师学艺

人都说,幸福的生活要靠双手来创造,对于张超设来说,其实不然。三岁那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他的左臂残疾,从而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全靠单手支撑,这过程中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汗水和艰辛。

“小的时候,还没意识到,残疾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直到读了中学之后才发觉自己真的不方便。别的同学写字学习穿衣服吃饭,可以用双手完成,而我却必须要靠单手。”重提往事,张超设感慨万千:“因为残疾,我受过别人的嘲笑,可我从未泄气,我暗自告戒自己,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完成,只有承受只有磨练,我才能和别人一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1987年,张超设初中毕业,因为家庭贫困离开学校。回家务农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名茶加工,初步掌握了名茶加工的基本要领。但是他想的最对的是如何把名茶加工的技术做得更完美,从而成为谋生的一种方式呢,他深深陷入沉思。

1990年三月。杭州西湖区梅家坞。春色正浓。绿树掩映的山间小道两旁,茶畦吐绿,满是摘茶的茶农。

一个戴着草帽,提着帆布包的少年疾步行走,看见忙碌的茶农,赶忙上前询问:“大伯,大婶,你们这里需要帮忙的工人们,我是从浙江泰顺过来的,我想找份工作,即便是没有工资也可以。”

三月茶乡,人手紧缺。见少年要寻工人们顿时围拢来,可是随后看到他只有一只完好的手,不禁摇头面面相觑。

“手都不好,还想摘茶,真是有点不自量力啊。”这时,有人小声嘀咕。

少年看出别人的疑惑,放下行李,走进身边的茶畦,右手在茶树上跳跃着,顷刻间,一把一叶一芯的嫩绿茶芽就呈现在人们面前,长短适宜,没有粗梗,没有老叶。人们啧啧称奇。少年就这样留在了当地的茶农家里,帮人摘茶炒茶。

少年就是张超设。众所周知,梅家坞是龙井茶的故乡,张超设从浙南赶到省城,不远千里就是为了学到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就此,他用帮人打工的方式开始了求师学艺的第一步。

对于张超设来说,这仅仅是第一步,在从1990年到1997年的7年时间里,张超设曾七次前往梅家坞学习制做加工名茶的技术。

“名茶炒制是项需很有学问的手工活,既然认定了茶叶生产和销售经营的目标,我就必须要掌握全套的技术要领,扎实地学习,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张超设如此解释自己长达7年的求学历程。

(单手炒制名茶的情景)

乡亲们心目中的“榜样”

张超设的老家在仙居乡下稔村。村中的乡亲们从来都没想到,自小残疾的他,有一天竟然会带领大家一起种茶制茶,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杭州学习回来后,张超设经常把炒好的名茶送到杭州销售,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时,苦于茶叶质量上不去,卖不上好价钱的乡亲们找到了张超设:“把你的技术经验也传给大家吧,让大家一起发展。”当时乡亲们并不知道,不是张超设不愿意教大家,而是他觉得自己正在茶叶行业逐步摸索当中,他想等时机成熟了,再带领大家一起干。

用个人的梦想去实现帮助乡亲一起发家致富,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真心付出,实现这个目标一点都不难。

早在2000年开始,张超设就从本省的新昌引进浙农139迎霜茶苗12万棵,试验种植,获得成功后,2004年,他才终于大胆地发动全村村民,引种同类的茶苗50万株,品种改良和新发展茶园200多亩。

“乡亲们平时没有什么收入,是根本无法承担损失的风险的,只有我先试验成功了,才能让他们安心地发展茶园。而在这过程中,即便是我损失了,也仅仅是一个人的损失。”张超设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不但带领大家引种茶苗,同时在他的手把手的培训下,如今有着1200多号人的下稔村,专门从事茶叶行业的100多人中,已经有30多人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名茶加工,近两年来,全村村民每年的茶叶生产总值超过都了70万元。

在下稔村采访,过路的一位姓张的老人正背着茶篓从茶园归来,路过记者身边,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下稔村的村民,每年的收入,就靠夏季卖些杨梅,种的茶叶根本就不值钱,但是如今不同了,炒制成名茶后,不但茶叶的档次和品质有了提高,就连价钱也相应地番了番。超设虽然身有残疾,可在我们大伙心里,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健全人啊。都说这个社会里,榜样难找,他呀,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珍贵的“特等奖”

对于张超设来说,有项殊荣令他刻骨铭心。这项殊荣就是2005年他参加温州早茶炒制比赛中获得的特等奖,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以来,这是他获得的最珍贵的一项殊荣。

开放的花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其开放艰难的过程。张超设学习制茶技艺,同样付出了鲜为人知的艰辛。

初学名茶炒制,全靠单只手,要经历采摘、摊凉、杀青、压扁等多道工序。那些日子里,新采摘的茶青在滚烫的锅里翻滚,不是茶叶被炒的过了火候,就是他的手掌被烫起了水泡。张超设都硬忍着,一声不吭。

年迈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阿设,实在不行,就别学了,干点别的,这苦别硬撑着。”张超设笑笑没说话,继续埋头翻搅茶叶。

一锅的茶叶炒焦了就倒掉,重头再来,如此反复数次。动作日渐娴熟,技艺日渐提高。

对于多年以前的付出,张超设有自己的观点:“人干事情,做一行就该爱一行。我没有别人那么好的条件,就更应该想着在锻炼的过程中,多付出一些。”

信念和意志锤炼着张超设,一路走来,步步坚定,步步扎实。

2005年三月。温州松台山广场。24口炒锅一字排开。24名来自8个县市,经过层层筛选的选手,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角逐。比赛规则苛刻严格:一人两斤茶青,必须要在两个小时里完工成炒制,成品茶不能少于<?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250,同时最后还要经过形、色、味三道关的考核。

参赛编号为11号的张超设身列其中,心静如水。默默炒茶,炒锅的升温,翻滚、压扁……一切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两个小时后,24份新炒制的茶端到评委专家面前进行判分。

当主持人大声报出特等奖的获得者编号时,在场的人们把目光齐唰刷地搜寻着对象,但是当他们发现,对方是毫不起眼,并且身带残疾的张超设时,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面对大家的道贺,张超设的脸却腼腆地红了。

(为残疾青年做茶园管理技术指导)

残疾“老师”的情怀

虽然张超设是初中文化水平,但是说一个事情,你不一定会信,他的近千名的学生,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这些学生也都是在从事着茶叶生产经营。其中有部分还是残疾人,经过他的指导培训,一些残疾人种茶户还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

对此,身为残疾人的种茶大户陶三姆感受最深了。2003之前,陶三姆的茶叶因为品质提不上来,一斤最多卖到二十、三十元钱。在残联的牵头下,张超设前后四五次到现场,为他指导,让他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名茶加工技术,经过两年的时间,如今陶三姆的茶叶在市场上卖到了一斤200多元。效益显著提高,陶三姆种植茶叶的信心也倍增,如今他又在别的乡镇发展扩大了茶叶种植面积。

县残联康复部主任吴昌平说,都说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人,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工作需要,张超设总是反过来,来协助我们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我们残联,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残疾人当中,能多出几个能人,能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张超设就是其中一个典范,一个实在的榜样。”

吴主任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张超设掌握了炒制名茶的技术后,毫无条件地向身边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2003年帮助县残联在下稔村举办残疾人名茶加工培训,当年培训了320人次。2005年、2006年又被县残联、县茶特局、县科协聘请为老师,先后到筱村、凤洋、仕阳、万排等地,为当地的茶叶种植大户和农户举办名茶加工培训,受训1200多人次。

几年来,在张超设的亲自指导下,全县有100多名残疾人掌握了初步制作名茶的技术。一位他指导过的残疾学生这样说:“他在为大家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是嘴巴说说,而是用心在教我,如何掌握火候,如何察看茶色。有的人担心技术外传,对自己没利,可是他却不这样想,他只想着你能多赚些钱,过上好日子,那谦和的态度,良好的人品和精湛的技术,让我们学到了制茶之外的东西。”

什么是榜样,榜样的力量就是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和带动别人,做好榜样虽然艰难,但是过程却非常有意义。

县残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4年,张超设在筱村镇承包了150亩地,种植迎霜茶150亩,一下子就解决安置了残疾人劳动力12人,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也因此被评选为温州残疾人种养业技术能手,20054月,他的茶园被评选为市级残疾人名茶扶持基地。

张超设的行为得到了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陶方泽的高度评价,他曾先后多次到张超设的茶叶基地指导工作,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张超设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梦想才开始,未来的路还长,我会好好地拼搏,以我绵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说到今后的打算,张超设这样回答记者,言毕,腼腆地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