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让山区农民靠山致富名优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2021-02-07 13:05:42热度:142°C

让山区农民靠山致富

——记开平市大沙名优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开栏语:

近年来,开平市不断加大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信息直通车的建设,协助各镇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要,找准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示范辐射的结合点,选好示范项目,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育指导产业。目前该市共建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龙头企业261个,其中带动农户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40个。这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开发和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活跃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开设 “科技兴农奔富路”栏目,敬请读者垂注。

天露山位于开平市大沙镇,西靠恩平,北邻新兴,是开平市最边远的地方,也是江门地区最高的山。天露山海拨达1235米,在山的顶端,记者看到,山上云雾缭绕,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种满了大片的树。同行的开平市科技局同志介绍说,这里水源充足,土质肥厚,植被保护很好,周围没有工厂区污染,所以广东省名优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就建在这里。

打造广东的“福建安溪”

2004年8月,经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天露山土壤、环境、气候、植被、水源及种茶历史习惯等多方面条件均非常优越,产茶时间比福建安溪还提前一个月,非常有利于提高茶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是发展名茶的理想种植之所,于是,在此建立了开平市大沙名优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建设以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主体,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运作方式,引导和指导农户种植,总规划发展面积3000亩,2-3年内初见成效,5年内形成规模。

经开平市科技局、大沙镇府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紧张筹划和施工建设,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省级科技重大攻关专项《名优有机茶综合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在该基地实施,首期面积达300亩的6大品系中,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名优品种茶苗。一个我省目前规划起点和科技含量最高、规模较大的名优有机生态茶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开平市大沙镇的天露山。

该项目基地建设定位为全省茶叶换代战略性调整的示范点,欲打造出广东的“福建安溪”;由省茶叶研究所设立加工厂,统一茶叶品牌和加工,创建广东省乃至全国著名茶叶品牌;产品质量定位为“广东第三代优质无公害生态有机茶”,走无公害绿色食品道路;3-5年内带动当地高海拔山区群众种植3000亩以上的茶树,每亩山地种植可为农户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切实为调整优化山区农业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和培育地方著名品牌农业做贡献。

种植6000元/公斤的高档茶叶

该基地建立以来,通过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完成“白毛1号”、“鸿雁6号”、“金萱2号”等名优、特色绿茶乌龙茶的育苗与栽培试验。300亩山坡地已成功种上了“白毛”、“鸿雁”、“金萱”,在冬日的暖阳下,茶园似一层层碧波,让农户们脸上堆满笑意。其中 “金萱”是台湾引进的名优品种,成色好、香味纯,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6000多元。大沙镇岗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梁木清说,种植茶叶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深受农户欢迎。岗坪村目前已开发种植茶叶400亩,其中去年新开发100亩。仅茶叶种植基地就解决了当地60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目前,附近的农户也已开始种植茶叶,收入比之前大大提高。

开平市科技局多年来在项目的科研攻关、科技示范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以科技为切入口,促进特色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力争打造出具有开平特色的又一品牌。该基地科学规划有机茶园的生产与建设,完善加工技术规程及配套设备,完善茶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关键点及控制技术,使产品取得“有机”认证,走“科研+企业+产地+农户”的规模化、市场化生产模式,促进茶叶产业化,带动农户和社会资金形成产业链,成为高海拔山区农民致富的新靠山。

茶叶之王茶叶生产工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