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

2022-05-07 09:57:12热度:65°C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

陆羽先说生长环境。烂石、石头多的地方茶好,今天所谓“岩韵”,讲的就是这种茶的风味。云南茶区的农民会讲“害地出好茶”,说的就是那些有坡度、有石块的地方,而不是那些土地肥沃的地方。

茶树喜欢酸性土壤,在山坡地带,由于雨水冲刷的作用,山石间往往积累了大量矿物质,这是茶树喜欢的。茶树的生物特性是先向下生长,根牢固了再往上长。茶树根很怕被泡坏,所以喜欢生长在斜坡和渗水性好的沙砾地带。这样的地方,茶树慢慢生长,口感才是上佳的。

这是口感标准,不是产品标准。我们现在关注得更多的是出更多产品、更有卖相,而不是为了口感更佳。武夷山悬崖峭壁上的茶树、云南原始森林里的茶树,都是要与万物竞争、同万物生长而不被消灭的结果。长在烂石,是找不到竞争者。长在森林,是丛林法则胜出。说的都是命够硬,物种足够强大。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陆羽从颜色评茶,说紫者上,但历代茶家都不认可。这可能因为时代不一样,制作工艺也不一样,导致味道发生了变化。今天的紫色茶,与其他茶相比就是花青素含量高一点。云南培育的新品种紫娟茶,泡出来的颜色像茄子水,口感不好,因而喜欢的人并不多。

所谓“笋”,恰恰是带着茶苞与越冬鳞的茶芽,还未打开长成叶。而“牙”就是长开了的两片叶子。牙的金文有兴趣的不妨看看,非常像两片叶子。

编辑 | 褚雨润

文字 | 褚雨润

素材 | 褚雨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