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看颜色、摸干茶、闻香气,一款茶好不好,这3个细节就能给出答案

2022-04-27 19:50:23热度:54°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倾城之恋的结尾,有一个特别自恋的桥段。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白流苏和范柳原终于在一起了。

他们躲在一间借来的房子里,通讯中断,交通中断,只能自己买米,自己做简单的饭食裹腹。

在这一饭一蔬之间,两个人的感情突飞猛进。

某一个月夜,她突然想到,也许,就是为了让她和他在一起,为了成全矜持的她和不婚的他,整个香港,沦陷了。

昨晚翻到这一章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世上的事,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谁会想到,在2022年的开春,会来这么一件让人主动宅家或者被动宅家的事件呢?

是不是为了让我们宅在家里修练喝茶的内功,所以,才天降这么一场祸事的呢?

好吧,既然出不去,并且,还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出得去,那么,无所事事的时候,就来学喝茶吧。

学习简单的品鉴与赏茶,从今日开始。

《2》

品鉴一款白茶,有着固定的顺序与流程。

无论是哪一种品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无论是哪一种形态(散茶、饼茶),无论是哪一种工艺(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复合萎凋),无论是哪一种年份(新白茶、老白茶).....它们都有固定的鉴赏顺序。

就像看人先看脸,是同一个道理。

首先,品鉴一款白茶,要看的就是它的颜色。

对于人类来说,在识别外界事物的时候,眼睛是最先起作用的一个器官。

当一款白茶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自然要遵循“眼看手再动”的原则,看了,再去上手摸,再去闻。

《3》

用眼睛看茶,看些什么呢?

看颜色。

一款白茶颜色如果暗,黑,红,褐,那说明,工艺不好。

也许是客观上制茶水平就如此,也有可能是主观上,刻意为之——今天看普洱茶人制茶,那采下来刚萎凋的茶青,梗和叶都偏红,成品之后肯定偏暗绿墨绿甚至褐色,但偏人有认为这就是老茶该有的颜色,并且推而广之,认为所有茶类的老茶都应该是普洱熟茶这种颜色——故而为了让自己的茶看上去老个几岁,有一些心志不坚定的制茶师,会刻意把新白茶做旧。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颜色不绿,是暗黑色系,是黄红色素,皆不是好白茶。

这种颜色的白茶,在品质上,是可以定性的。

不管老还是年轻,都算。

白茶工艺简单,故而,在眼看的阶段,就可以对一款白茶下评语了。

好还是不好,60分还是90分,此时便可打下。

另外,眼看,还要看条索,看等级是否相匹配。

有一些白茶,名字叫做“白毫银针”,但其实,是弯弯的镰刀状,明明就是月光白,哪是白毫银针?

谁家的缝衣针是弯的吗?

有一些茶,明明是牡丹王——叶片小开面,还窄长得超过了芽头的高度。

但就偏有人要说它是白毫银针。

这指鹿为马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拿到一款陌生的茶,眼看的时候,便要辨出它的等级, 如果它的标注等级与它的实际等x级是不匹配的,标着银针实际是牡丹王,或者标着白牡丹其实是寿眉,再或者标着荒野茶但却少见马蹄结,那便说明,这茶不对劲。

有可能是卖家对白茶的等级区分不清,错把寿眉当牡丹卖、错把台地茶当荒野茶卖,也有可能是刻意为之。

总之,看出它的等级不符,心里,便要给它减掉一部分分数了。

《4》

第二个鉴茶的步骤,是手摸。

村姑陈小时候上语文课。

老师把我们带去湖边,叫我们先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再闭上眼睛,深呼吸,问闻到了什么味道,接着再叫我们去摸石头,摸小草,摸树叶,摸小花,再用脚把周围走一走,踩一踩。

最后叫我们回家写作文,写春天。

长大后发现,这套写作的方法,居然被人总结成了一套高大上的理论,还堂而皇之地开课收费。

真真替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不平。

新电脑时期学的东西,总是印象深刻。小时候学会的写作方法,成年之后,被我运用到了学喝茶这件事情上。

拿到一款陌生的茶,眼睛看过之后,接下来,便是触摸。

上手摸,别客气,也别嫌脏——喝茶之前不是要洗手的么——至于有人说会沾了手气,请问手工茶从头到尾都是手工制作,这算不算沾手气呢?难道你喜欢机器茶的“机器气”么?

讲究可以,但讲究过分,便是教条主义了。

摸茶,要轻,不要太用力,太用力了,干燥的茶叶条索就会断裂——我们是摸茶,不是辣手摧花。

摸的时候,要注意几件事。

摸白毫,看多不多。好的白茶,真正的高山白茶,白毫厚,多,密实,尤其是叶片背后,翻过来一看,那白毫,多得跟米一样,侧着对光一照,光都透不过来,这才是真正高山白茶。

接着找一根带梗的白茶,折断,看手感脆不脆。

像薯片一样脆的,那干度肯定达标;若柔韧度较好,折而不断,弯曲程度好,要用力折才会断,那干度想必是不达标的,至少在13-15%的含水量,建议再烘一次。

这样含水量不达标的白茶,也不建议买,更不建议喝。

水这东西,在别的地方是好东西,但在成品茶里,过量的水分的存在,可不是什么好事。

有水,有热量,就会发酵。

发酵就会生成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喝下去,可没什么好处。

《5》

第三个鉴茶的步骤,是闻。

闻茶叶的味道。

白茶干茶的味道,正常情况下,在工艺与储存都极佳的情况下,应该是干燥的植物树叶的清香。

就是那种清新的,干燥的,气息。

植物的气息,天然的气息,没有任何人工添加的味道。

如果,端起一款白茶的成品茶,或者打开一袋白茶的成品茶,凑上去一闻,闻到一鼻子酸味,霉味,烟味,怪味,腥味,海鲜味,巧克力朱古力味,苔藓味.....

都说明,这茶有问题。

不是加工的时候水分超标,让它过度发酵生成其它味道了;便是储存的时候仓库不够好,不够干或者不够密封,让茶跑气、受潮,变味了。

变味的白茶,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变质。

变质了,还能喝吗?

肯定有茶友要来问这个问题,但村姑陈已经不想回答了。

变质的豆腐能吃吗?变质的肉类能吃吗?变质的鸡蛋能吃吗?答案,自明。

闻,便是代替嘴,去对一款茶能不能喝,能不能入口,去做一个最终的判断。

它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帮我们,把好了最后一道关口。

闻过了,没有怪味、异味,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喝下肚子去;但闻过了,有上述标明的那些不良味道,那就不可以喝了。

喝下去,不是给肠胃添负担么?

所以,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一缕怪味。

否则,受罪的,还是自己。

《6》

看过,摸过,闻过,一款茶好不好,能不能喝,已经基本上有判断了。

能打多少分,值不值这个价,也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了。

学会“看、摸、闻”这三招,列位看官,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半个茶叶专家了。

普通的一些小伎俩,将会骗不了你,一些宵小的招术,也会在你的看摸闻三式之下,败下阵来,现出原形。

这个春天,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对着村姑陈的文章,把这些鉴赏白茶的招式练起来。

等夏天来临,大家可以出门去拥抱大自然的时候,走出门去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你。

一个懂茶,识茶,辨茶的你。

成为小圈子里的茶专家。

从今天起,做一个懂茶的人。学茶喝茶,笑看天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