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余慢品(5篇)

2022-04-22 01:30:58热度:49°C

《最好的养生:好心情》老中医早就说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的就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学会乐观坚强、愉悦豁达地对待生活,有良好的心态将胜过“良药”;而每一种负面情绪,都会让健康也“受伤”。与他人吵架30分钟,身体要多花 24小时才能完全恢复。而如果一直容易和人起争执,自我修复能力很可能要比其他人慢整整一倍!恋人们拥抱亲吻时体内催产素含量上升,会释放出大量DHEA激素,能够延缓衰老、缓解压力,能够促进细胞重生。发生冲突,死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概率高出其他人一倍。而哪怕只是几分钟的爆发也会让血压和心跳急速上升,使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提高19%。压力和低落同样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更容易患上传染病。爱情可以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是一种类似于荷尔蒙的物质,能够帮助神经系统再生并通过促进脑细胞发育而提高记忆力。由于恋爱中的人们时刻享受着被爱的满足感,所以身心状态都变得相对稳定。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伴有各种生理上的疼痛?抑郁、悲观和消极对身体会产生多种伤害。血清素和多巴胺是大脑里两种跟快乐有关的神经递质。心情好时,它们的含量就高一些。除此之外,血清素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降低痛感。大笑时,人体內能够令人心情振奋的β-内啡肽分泌增加27%,帮助睡眠和细胞修复的人体生长激素含量会随之提高87%。人在大笑的同时会释放掉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心脏病发病率也因此降低。流下的眼泪中含有大量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和神经递质,眼泪是身体在压力下清除有害化学物质的途径,忍住不哭也就让身体无法自然排毒,最终会导致免疫力、记忆力和消化能力都将受到影响。嫉妒混合了恐惧、压力和愤怒,它会激发人体的‘紧急应急机制’,且一般程度相当剧烈。所以,当一个人嫉妒攻心的时候,血压、脉搏、肾上腺素和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威胁,同时感到非常焦虑。短暂的压力可连续数周提高免疫力并催生抗癌分子。但如果长时间压力过大,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人会记忆力衰退,思维不严密,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生活虽不易,但我们可以乐观面对;钱财散尽还复来,健康快乐是真谛!“应该少抱怨,多总结。对于周遭的事物,少去抱怨、谴责,这会影响心情以及显得不成熟,更会影响健康!应该多去总结那些不完美,通过总结,更深的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认识再多的人,也不如认识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所能,知道自己所不能。应该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可以获得成就感的最大化。”“应该少一点计较,多一些豁达;少一点浮躁,多一些从容;人到中年,应该明白一件事:对于家人,你的那些行动付出都是本分,只有你的关爱,才是加分。”“你最重要的责任,是爱自己!最应该爱护自己的健康!这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保有自己的健康,就是对亲人幸福的最大负责 !”《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很多人质疑异性友谊,因为它难以把握,难以捉摸,可遇不可求。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介乎於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情感。这种感情她本身不是爱人,不是情人,但又超出一般朋友,这种感情是不言爱,更不言性。但会令你心动,却又不会动情;让你温暖,但不会有激情,纯净中有甜美,平淡中有绵长。有一句话比喻是最贴切的,那就是: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这种感情在于心的了解,精神的交融,两人的心贴的很近,身体却离的“很远”。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柏拉图”,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做出,只有理智人才能得到。两个人在一起时,有着精神上的默契,有着心灵的统一,他们可以谈爱情,谈婚姻,谈未来,可以无所顾及地谈人生所有的问题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相知相惜,互相扶持,互相敬重。感觉像情人,却无情人间的那种腻味;感觉像兄妹,却没有兄妹间的那份庄重,随意但庄重,亲密但理性,相知而无私,拥有这种感情的两个人,不会当自己是异性。他们会一起欣赏尼采,会一起探讨拜伦,但绝不是互送一朵小花,他们可以一起去郊游,可以一起去喝酒,到了车站,说声拜拜,各走各的路,不用相约,不用相守,不用腻腻歪歪假装分不了手,轻轻松松带着尊严走自己回家的路。那种感觉是美妙的,那种味道是让人难喻的。这种感情不是爱情,却又接近爱情,更可以超越爱情。这种感情变数很大,最难把握,所依持的就是彼此间的矜持和尊重,守的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因为他们必须明白:爱情很奢侈,就像玻璃瓶一样美丽而易碎,要拥有这份感情,就必须远离爱和性。因而心照不宣,心知肚明。一层薄薄的纸使这种关系理会具魅力和生命力。有距离才有美感;有距离才能欣赏;有距离才能永远。只有理性的男人;只有聪慧的女人,配拥有这份情意,也才能维持这份情意。红男绿女,庸俗男女不会,也不配拥有这种感情。我相信这种属于男女私情之外的至真至纯,难寻难觅的,需要刻意疏离又需精心呵护的感情是存在的。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情,自然坦诚而潇洒,也是最高最美境界的淡然。《比雾霾更可怕的是于丹,比于丹更可怕的是鲁豫》面对雾霾,于丹选择了她最擅长的心灵鸡汤,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种"不管世界多丑恶,我坚持心里美"的腔调,是最常见的心灵鸡汤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有走心的小清新,有所谓的正能量,貌似很有哲理。与以往一样,一些没有逻辑、没有常识的人沉溺在"正能量"里无法自拔,抱着在排泄物里挑饭粒的态度,于雾霾中探索"人生的真谛"。好在清醒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体现在吐槽的数量上。这两年来,于丹闹了不少笑话,解读《论语》的大量硬伤自不必说,把《九阳真经》里的话安排给张大千更是搞 笑,从此留下了"张大千,字无忌"的"典故"。针对于丹的吐槽也越来越多,或尖锐,或喜感,共同特点是都比心灵鸡汤更有逻辑。面对雾霾版的心灵鸡汤,李承鹏说于丹"浑身正能量,满血是鸡汤"。还有人以于丹的鸡汤式逻辑进行推断,表示"就算你强奸了我的身体,也强奸不了我的精神,污损我纯洁的心灵",并得出"福慧双修,境界超卓,天上地下,唯你独贱"的结论,这比喻和结论都属话糙理不糙。有 人据此称于丹是"心灵恐怖分子",称心灵鸡汤为"心灵砒霜",绝不为过。就像于丹将《论语》中"民无信不立"的"信"曲解为信仰,然后提出"哪怕没饭吃, 信仰也能让你强大"的论调一样,这次的雾霾版鸡汤同样充斥着浓郁的奴性味道,希望大家一边戴着口罩艰难呼吸,一边在雾霾中寻找幸福,就算找不到幸福,也别 埋怨政府的不作为。关于鲁豫有约鲁豫采访过薄.瓜.瓜的幸福家庭之后 他的家庭就破裂了……鲁豫采访过李双江的优秀育儿经验之后 他儿子就出事了……鲁豫采访过李亚鹏的传奇爱情故事之后 他就离婚了……鲁豫采访过文章这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之后,文章就出轨了……鲁豫采访过新时代好男人代表黄海波之后,他嫖娼了……鲁豫采访了相恋11载的孔令辉、马苏后 他们就分道扬镳了鲁豫采访了姚晨 姚晨马上就劈腿了鲁豫采访了王宝强后,他老婆出轨了鲁豫采访了好男人林丹后,他出轨了鲁豫采访了在美国混到正部级的驻华大使骆家辉后,他出轨了、离婚了《为刘胡兰、董存瑞题词》张仲实是我国著名的马列著作翻译家,编辑出版家,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开始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后兼任理事会主席,主编《世界知识》期刊。团结许多进步著译者,编辑出版许多进步刊物,传播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1941年7月,张仲实到了延安,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编译主任。校订从英文版翻译的《列宁选集》20卷。此后,张仲实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处长等职,主管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工作。1947年2月,张仲实作为延安各界慰问团副团长到吕梁前线慰问作战部队。在文水县,他听说了一则女英雄英勇就义的悲壮故事——即15岁的女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威吓,从容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张仲实耸然动容。他经过深入浅出的研究调查,弄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派人前往云周西村慰问了刘胡兰的父母亲。他还和当时担任晋中地委书记的解学恭就“如何在战区进行党员教育”的问题展开讨论,建议把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典型事例,作为教育党员的活教材,大力宣传。解学恭热烈响应的张仲实的建议,决定在刘胡兰烈士墓前立一个石碑,并请张仲实同志写碑文。张仲实认为刘胡兰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由自己写不合适,他正色地回答解学恭:“等我回到延安向党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后,还是请中央负责同志为刘胡兰写碑文,这样有利于宣传刘胡兰的事迹。”3月25日,张仲实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东吴寨向任弼时同志汇报了慰问团在晋中战区活动的情况,并特意汇报了刘胡兰烈士的事迹,向任弼时建议说:“纪念刘胡兰烈士一事,最好请毛主席写个匾,或题几个字,以示表彰。”任弼时表示赞同。3月26日,任弼时向毛主席的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并请主席题词。毛主席被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心情异常沉痛。毛主席的贴身卫士长李银桥后来回忆说:当时,主席轻声念着:“刘胡兰!刘胡兰!”两眼湿润地长叹一口气,挥笔疾书,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遒劲有力的醒目大字。可惜,题词稿送达文水县后,因战争关系,不慎遗失。1956年12月,共青团山西省委作出纪念刘胡兰就义10周年的决定,同时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重新题词。1957年1月9日,毛主席二话不说,再次为刘胡兰亲笔题写苍劲而豪放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毛主席为一个人两次题同样内容的词,乃是绝无仅有的事,足显对刘胡兰这位女英雄的重视和褒扬。就在毛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题词的十几天前,即1956年12月20日,隆化县计划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董存瑞纪念碑。当时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专门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匆匆地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也请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信里面还特别强调,隆化县全县22万人民热切地盼望着毛主席能给董存瑞烈士题词。但是,事情迟迟没有结果。为此,冀兴坡后来又连续三次赴京到内务部优抚司催此事,但题词的事儿还是没有着落。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冀兴坡、以及关心此事的隆化县子弟对此事翘首期待,且疑窦丛生。董存瑞是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1948年5月25日,抱着炸药包冲至敌人桥型暗堡的下面时,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壮烈牺牲,当时,尚未满19岁。在此前,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并且获得过“毛主席奖章”一枚。按理说,董存瑞的事迹也同样壮烈、也同样感人,毛主席既然肯为刘胡兰题词,那也应该肯为董存瑞题词的呀。但是,冀兴坡去了四次内务部优抚司,事情还办不下来。到了1957年6月初,冀兴坡第五次来到了内务部优抚司。这次,邹司长把一张16开大的题词小心翼翼地交给了冀兴坡。冀兴坡激动得差点要流下了热泪。但是,他轻轻打开了卷起来的题词,上面写的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毛体”书法,即题词者并不是毛主席。是谁的字体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字体!上面的题词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下面落款赫然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朱总司令的题词当然也让人万分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了?冀兴坡的脑袋里闪出一连串疑问号,大惑不解。他愣愣地看着邹司长说:“为刘胡兰题词的毛主席,为董存瑞题词为什么不是毛主席呢?”看着冀兴坡满腹疑的样子,邹司长笑呵呵地解释:“毛主席说了,刘胡兰是群众,他可以为群众题词;董存瑞是军人,军人嘛,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原来如此!冀兴坡恍然大悟,大为心悦诚服。毛主席这么做,即是对朱总司令的尊重,也是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啊。冀兴坡将题词带回隆化,向大家一解释。大家听了,也全都心悦诚服。1957年10月18日,朱总司令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标榜后世,垂范千古!《周恩来》长久以来,我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连敌人也敬重他——周恩来?  据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美龄在回京的飞机上认真地问:国民党内为什么没有周恩来这样的人?看过收藏在美国的蒋介石日记,人们发现,蒋介石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的夫人,唯独对周公保持了风度。重庆谈判期间,蒋经国告诉他的心腹蔡省三将军:周恩来是个好人,不是装出来的。毫不吝惜地赞美你死我活的对手,古今少见。    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时候,随行的美国记者向周恩来提问: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呢,还是首先是一名共产党人?这样一个看起来是圈套的问题,不管怎么回答都有文章可做:令尼克松本人和这位记者惊讶的是,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做人,做一个中国人,意味着承继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德行,笃行中华文明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中华文明经历过五千年的打磨锤炼,守护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发生、发展和繁盛,沉郁而独特。而周恩来用一生把中国人的德行彰显到了极致,其特点有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前者散发着爱意,温暖世人;后者如水银泻地,明亮世界。他的特质其来有自,基础深厚。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也是永远的学校。周恩来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学者型县官,浓郁的文化氛围氤氲着他的童年时光。他曾说他有三个母亲,生母、嗣母和乳母。生母和嗣母作为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早早便教他修齐治平的道理。生母有一次中了大奖,竟然用奖金修了一条路,这件事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烙印。乳母则是善良的穷人,时常带他到乡下玩,民众的痛苦和无助引起了他深深的同情。  还有一位女性也影响了他,就是他家的女仆。当周家家道中落,甚至没钱给她发薪水的时候,这位平常的乡下女人不离不弃,继续义务帮助这个家庭。周恩来对她满怀感恩,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回忆她,说她“教会我大公无私”,他发誓将来要做所有穷人的仆人。  所以周恩来总能给人以爱和理解,并且极其自然而得体。  解放初期,北京市电话很少,而且容易串线,经常有人把电话打到周恩来这里,他总是和和气气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我不是谁谁谁,你是不是打错了? 1966年3月,春寒料峭,周恩来慰问邢台地震灾区群众,站在一个木箱上给大家讲话。当他发现群众是迎风站的,马上让大家整体向后转,自己迎风站立。  蒋经国那次对蔡省三评价周恩来,也是事出有因。当时蔡一连好几天在毛主席驻地门口徘徊,因为他很好奇,这位震撼世界的共产党领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周恩来发现了他,问蔡将军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蔡说明了来意,周恩来爽朗一笑,拉着他的手去见了毛主席。蔡省三向蒋经国报告了事情经过,感慨地说,没想到周先生这样理解我、信任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多次接见日本运动员,当知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女士婚后无子,周恩来就请国内的医生帮助她治病,并且像自家长辈一样,嘱咐有了孩子一定要告诉他。周恩来去世的噩耗传来,松崎女士悲痛欲绝:周先生,我刚刚有了孩子,正准备告诉您呢……  如果需要,周恩来甚至可以拿生命诠释无私无我。1946年1月,他从延安飞重庆,结果飞机遇到严重险情,随时可能坠毁。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叶挺11岁的女儿小杨眉的座位上正好没有伞包,她急得直哭。周恩来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孩子穿上,并且轻声安慰她。这件事再次证明蒋经国确实了解他——连命都不要了,有这样装的吗?无怪乎尼克松在他的名著《领袖们》中反复称他儒雅、儒者,并且说任何人只要接触过他,对他的所有怀疑都会荡然无存。是的,真正的儒者是要随时准备舍生取义的。  其实,周恩来的爱不是无边际的。抗战期间,有一批和尚开办了游击训练班,周恩来为这座寺庙大书八个字,气冲霄汉,力透纸背: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同样的,周恩来对人民满怀慈悲,对一切反人类、反社会进步的势力则横眉冷对,势不两立。正因为有对人民的大爱,才有他对敌人的大恨,在周恩来身上,人性、人民性和党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中国有一句俗话:人心都是肉做的。当年,联合国以国家元首礼哀悼这位政府首脑,说明人性是相通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就是人类的,周恩来从人类最悠久最连续的文明的富饶土地上拔地而起,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完美结晶。他的人性光辉联通和感动了全世界,所以他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我们因此对人类文明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罕见地用诗一样的语言怀念一位前辈:“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句诗一样的语言引起了所有国人的强烈共鸣,因为他配得上这诗一样的语言。周总理:跟老蒋斗,你不行,我也不行,只有主席行毛主席与周总理,向来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的最佳搭档。周恩来对毛主席不遗余力的支持,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开始了,甚至可以说,在共和国元勋中,周恩来最早发现了毛主席的帅才,并倾尽全力去辅佐他。早在红军准备长征之前,毛主席就曾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准备留下来,坚持苏区的建设。这封信送给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负责人博古。博古这个人我以前介绍过,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zong书记,当时年仅24岁,不过这是王明在背后操纵的,博古这个人就是个书生,革命理想很远大,理论水平也不错,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性格上也不是那种很霸气的类型,很容易被人左右。博古看到这封信时,感觉这是大事,自己不敢拿主意,于是就去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看完信,一下子就急了:我们为什么被迫长征?就是因为没有听毛泽东的话,把他孤立起来了,中国革命要想胜利,绝不能再让毛泽东离开了!于是,立刻让警卫员备马,连夜骑马赶到了毛泽东的住处,力劝毛主席一起长征。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接下来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博古也被撤销了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并重新树立了毛主席的实际领导地位。对于这个决定,博古心里一直不舒服。前面说了,博古仍然是一个书生型的领导人,对正正规规的共产国际情有独钟,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思想,而对土生土长、擅长农民运动的毛泽东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因此,遵义会议的决定,让他一直心存芥蒂。这一切,自然被心细如发的周恩来看在了眼里。周恩来是一个极擅于团结同志的人,看到博古天天一副抵触的样子,对中央的团结很不利,于是就找了个机会,跟他畅谈了一次。那是在1935年2月5日,在云南威信地区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央正式做出让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党的z书记的决定。会后,周恩来来到博古的房间,看着郁郁寡欢的博古,说(大意):你跟我一样,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不适合做统帅。在中国历史上,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最懂得底层人民的人,你和我都是留洋出身的,理论水平或许没问题,但对中国真实的现状了解得还很不足。但是我们有一个最了解中国的人,就是毛泽东,红军的历次兴衰也都证明,只要毛泽东来领导,红军一定兴旺,而一旦把他排除出去,红军一定又陷入低潮,这你也是经历过的,只是很多人不想承认而已。  博古还想争辩,但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出口。周恩来接着问:“你觉得蒋介石这个人怎么样?”博古说:“这个人很有能力。”周恩来说:“我跟他共事过多年,很了解他的为人。从北伐时期,就不断地有人想搞垮他,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反而处处都被他占得先机,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演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用官爵和金钱买通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多少实力远在他之上的人,都被他一一压在了身下。这样的人,你觉得你能对付得了吗?”博古黯然。周恩来说:“你自然不行,我也不行。要我说,全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对付得了他,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后来,在毛主席与张国焘的较量中,博古毅然选择站在了毛主席一边,为中央红军保存了实力。为此,毛主席向周恩来说:“博古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