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叶的半壁江山,都是福建人喝出来的

2022-04-20 17:38:54热度:52°C

福建人爱喝茶在全国是出了名的。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福建人将喝茶文化推向了世界,英语里“tea”的读音就是源于闽南语。福建人为什么爱喝茶?福建人有多爱喝茶?

福建的茶绝顶之好,风行天下,众所周知。图源/福建共青团

福建人:先喝杯茶再说

如果你有一个福建的朋友,就会发现他的一天都在喝茶。

早上起床,讲究的福建人摆好架势,泡上喜爱的茶叶,俗语有云:“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下午的悠闲时光,福建人也在慢悠悠地烫杯、洗茶、分茶,喝上几泡滚茶冲掉午餐带来的油腻感。夜晚在福建的小巷子里,常常有两三个邻居坐着小板凳,喝着茶说家长里短。

有客人拜访时,喝茶的时间必定会延长。进门第一件事,主人就会拿出茶具,口称“泡tay,泡tay。”(“茶”的闽南语读音),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在他们心里,亲友相聚、婚丧喜庆或邻里龃龉释嫌都可以用“喝茶”开场”。大概福建人一天里说得最多的莫过于:“先喝杯茶再说”。

茶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使人心情愉悦。图源/福建共青团

福建老板的办公室里,必有一张大大的茶几摆满茶具,还会依次摆放着收藏的茶叶;沿街的店铺里也会有个茶桌,忙时做生意,闲时泡杯茶;甚至连看门保安的传达室里都可能有一套茶具,边看着过往的车辆边喝着茶……在很多福建人家里,茶桌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饭桌和书桌。

这份热情也会被他们投射到外地游客身上。但凡走进福建比较好的星级酒店,总会配有小茶几和一套工夫茶具。“来到福建怎么可以不泡茶呢!”福建人坚定地认为。因此,很多外地人和福建人谈生意,常常要提前做好喝茶的功课。当一个福建人说:“来,喝茶慢慢谈。”这笔生意就相当有戏了。

福建有着浓郁的喝茶之风,茶楼、茶馆、茶店在大街小巷处处都是。摄影/曲利明

福建人喝茶,可以用“硬核”这个词形容。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泡茶,他们发明了旅行装茶具,一个小包装有一壶两杯、茶漏茶洗、茶叶罐、干泡盘,可谓五脏俱全。如果你在高铁上看到一个人掏出自带的茶叶,淡定地完成洗茶、泡茶、品茶一整套流程,他八成是个福建人。

梁文道曾在《和福建人喝茶》里惊叹:“厦门航空特设航班泡茶服务。飞行途中,空姐会推一架小车出来,当场举行茶艺表演,然后一小杯一小杯地奉客。”在福建人心里,上天入地都没有一杯茶来得重要。

福建人喝茶,对如何沏茶有不同的讲究。图源/福建共青团

这种热爱,自然催生了这里庞大的茶叶产业。福建人常说:“福建的街边,卖茶的比卖米的都多”。据说,全国茶叶市场上,10个从事茶行业的人中,至少有6个是福建人,以至于著有《茶叶战争》的学者周重林这样形容:“有烟火的地方,就有福建人卖茶……”。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统计,福建省茶叶产量高达43.9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120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在安溪的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各地茶商云集。摄影/叶景灿

福建好茶:好山、好水、好技艺

福建人之所以好(hào)茶,离不开福建多好(hǎo)茶。

中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一带。战国时期,秦人取蜀,第一次发现了“喝茶”这等乐事。此后巴蜀之茶顺着长江水系到了中下游各省,有一支就流到了广西,然后顺着西江水系到了广东,再经海路到达泉州,使福建从此有了茶。

武夷岩茶的生存环境大多是岩崖重叠、溪谷纵横的岩壑、幽谷之间。摄影/吴光明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山地和丘陵占到全省面积的90%以上,其中绵延千里的武夷山脉高峻巍峨,山体呈现出红宝石般的色泽,大部分覆盖着酸性红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平原少、土壤贫瘠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宜大范围耕作粮食。但茶不一样,它原本喜好山地、丘陵,热爱酸性土壤,在福建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同时,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可以说是“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由于茶树适合这种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福建的山地天然具备了茶树生长的优越条件。

安溪蓝田镇拥有酸性红壤的群山,阳崖阴林,土层深厚,是优质茶树最舒适的温牀。摄影/蒋长云

好山好水产好茶,但福建茶真正扬名立万是在宋朝。中国的名茶,往往以是否为贡茶确定其历史地位。在唐朝,江南的气候更暖,茶生长在5℃以上的气温更为惬意,江苏浙江所产的茶更加优质,福建茶声名不显。唐末以后,气候变冷,江南的茶叶质量开始被更南方、更暖和的福建追上,福建茶从此成为贡茶。

福建茶声名鹊起后,各地茶商云集福建,采茶、收茶、斗茶活动络绎不绝。同时,福建还是一个水运发达、临海设港的航运中心,尤其在宋元之际,泉州港对外交通贸易发达,当时被称为“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各地好茶源源不绝从内陆运来福建港口装船外销,最多时占到全国茶叶出口量的1/3,福建成为了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也让福建人喝到了全国最顶尖的茶品。

好茶云集使得喝茶文化在福建更上一层楼。供图/图虫创意

由此,福建人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制茶技艺,开始按照茶叶的不同品质进行炒茶技艺的创新。约1391年,武夷山民首先传入蒸青的制作技术,将茶青蒸后即炒焙烹饮,逐步摸索出一种“三红七绿”的炒青制作工艺技术。

明末清初首先在武夷山出现了属于半发酵茶的乌龙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分为初制和精制阶段,以鲜叶晾青,紧接着进行摇青与摊青,经过杀青和揉捻后,才最终烘焙成毛茶,时间跨越春、夏、秋三季。随着技术的革新,福建茶叶全面发展,诞生不同类型的红茶白茶和花茶。

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奇峰峭壁间溪流缓缓而过,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地。摄影/吴光明

好茶、好技艺,需要懂喝茶的人。在宋代金兵南下时期,大量北宋遗民涌入福建,带来了中原盛行的“喝茶”文化,并且由于福建好茶更多,茶文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当时,福建人口多达130万户,从国内人口稀疏的蛮荒之地转变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整个家族数百上千人集体迁入,既有衣冠士族,也有贩夫走卒,互相之间争斗不休。为了更好地获取立足之地,福建的宗族势力由此发展。出于更有效规范和管理族人的需要,福建人推崇“礼教传承”,喝茶就成为了推广礼仪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福建茶文化。

一杯好茶,汤清色明,值得再三回味。供图/图虫创意

在现实生活中,福建本土潮湿闷热,人们常常口干多汗,食欲不振。从中医的角度上看,茶叶有清热降火、祛风解暑的作用,十分适合福建人在夏日饮用。而且茶叶含有咖啡碱,有助于消食解腻,消除天气带来的肠胃不适。因此,喝茶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尤其在古代,茶是福建人最容易获取的饮料,加上茶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使得人们对喝茶“上瘾”。

此外,明清以后,福建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客居的福建人随身带去了家乡的茶叶,一来告慰思乡之情,二来家乡的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土不服,茶叶成了漂洋过海游子的怀乡之饮。对在外漂泊的福建人来说,喝茶是一种故土难离的情怀。

18世纪,福建的红茶经由厦门港出口到欧洲,引起英国王室贵胄的迷恋。

茶是故乡浓

不可一日无茶的福建人,对茶的开发可谓到了极致。目前我国的茶叶分六大类,福建就占了半壁江山,分别是红茶(源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乌龙茶(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和白茶(源于福建政和、福鼎)。福建人幸福的烦恼在于,他们有太多选择:味清雅致的白毫银针、豆香馥郁的长隆绿茶、香气醉人的茉莉花茶、滋味醇和的正山小种、岩骨花香的大红袍、奶香满溢的漳平水仙、蜜香甘醇的金骏眉、韵兰花香的铁观音……

福建出产的武夷茶中,以大红袍为最,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茶中状元”。什么是“岩韵”呢?武夷山正岩区是大红袍的主要产地,茶树多种在峭壁之上,岩壁直立阻挡了日照,且土壤多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赋予了大红袍独具一格的风味,可以说是鲜甘清香、回味悠长。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其中以大红袍最为有名。图源/福建共青

铁观音也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冲泡后带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香高而持久,可以说是“七泡有余香”。铁观音的“铁”从何而来?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公认最好的铁观音出自福建安溪,由于这里大部分是红土壤,并且处于高山云雾环绕处,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叶天然优质。

在六大茶类中,铁观音与大红袍一样,属于半发酵的青茶。图源/福建共青团

福鼎白茶因其茶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著名,尤以太姥山所产最佳。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理想的茶叶种植基地,还有一株具有170多年树龄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

冲泡时,福鼎白茶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清爽醇厚,并且因为富含氨基酸,呈现特别突出的鲜味。据考证,清代《红楼梦》中贾母来到妙玉的栊翠庵,所喝的“老君眉”,很有可能就是福建的白茶。

福鼎所产的白毫银针,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拥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图源/福建共青团

比起白茶的悠久,红茶可谓后起之秀。一般认为,武夷山桐木村生产的正山小种是全世界最早的红茶。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茶汤为深琥珀色。17世纪初,荷兰商人把正山小种带入欧洲,随即风靡海外,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正山小种自此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

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供图/图虫创意

当然,热爱喝茶的福建人对形形色色的好茶各有偏好,大概的划分是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极为考究。其中以闽南人的“工夫茶”和客家人的“擂茶”最有特色。

茶园里面,采茶人在仔细摘取茶叶。供图/图虫创意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待客多用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水仙等乌龙茶佳茗。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在斟茶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这样沏出来的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

外地人常常分不清是“功夫”还是“工夫”。但是在闽南语里,“工”的读音是(gang),“功”的读音是(gong),因此福建人日常说话指的就是“工夫茶”。

工夫茶,需要“工夫”去细斟慢饮。 图源/福建共青团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足以和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擂茶的制法是将茶叶(或茶梗)、生姜、芝麻、爆米、猪油和盐等混合,经水浸后放在陶制的“擂钵”内,用油茶树做的“擂棒”反复擂成糊状,即成“擂茶脚子”。将“脚子”放在茶碗里搅匀,再冲入沸水,就成了一碗集香甜苦辣于一炉的擂茶了。盛夏酷暑,饮上一碗,顿觉口舌生津,香溢齿龈。有些地方还加入些中药,使能清热解毒。

擂茶风俗,流传于客家人之中,是重要的待客仪式。供图/图虫创意

除了这些,各地区喝茶的道道也很多。福州人喜饮“明前花茶”,茶具则不似闽南那般讲究,喜欢大口喝茶;闽西连城一带茶俗较纯朴,待客常用粗茶大碗相敬,很有气派;大田、顺昌一带还有“糖茶”的习俗,在茶杯里放入一块大冰糖,以茶冲之,是待客的重要礼遇。但无一例外的是,福建人对茶共同的执念是:“茶是故乡浓。”

何谓“茶是故乡浓”?茶叶从西南远道而来,在福建落地生根,又飘洋过海走向世界,一如千年来的福建人,从北方迁徙而来,落脚东南一隅的山海之间,又不得不为了生计远渡重洋。在福建人的杯中,茶叶飘飘浮浮,就像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历经千山万水,依然不忘本真之味。

山要遮挡海要奔的福建,历经千年发展,成为无可动摇的茶叶大省。摄影/张章景

参考资料

· 王旭峰.《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 2010.03《大观福建茶》.

· 彭虹 陈靖.福建茶叶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06):63-66.· 福建省茶叶竞争力调研课题组.福建省茶叶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03,000(001):2-5.· 人民网.《福建2019年茶产业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http://news.10jqka.com.cn/20200609/c620892535.shtml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