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村洛科

2022-04-17 21:16:29热度:47°C

 茶村●●ChaCun洛科清晨时分,大山之上云蒸雾绕的洛科新寨。清晨,云雾刚刚消散,大山里的洛科新寨在朝阳里渐渐苏醒。一早,胡桐花就和弟妹孙伟约好,一起到茶地采茶。“清明节过了以后,雨水就多了,得赶紧把今年的春茶采了,不然茶叶的品质就没那么好了。”正在采摘春茶的洛科新寨村民景洪市基诺山乡巴卡村洛科新寨村小组,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的基诺山尖。作为六大古茶山之一,这里生长着连片的古树茶,仅洛科新寨附近,就有近300亩数百年生小叶种茶。这里也曾是茶马古道上,前往茶山易武的必经之地。蜿蜒曲折的山路,也“串”起了洛科村基诺族同胞采茶制茶的历史。“我们家的家谱里写着,祖辈是乾隆年间就过来的了。”胡桐花的爷爷,曾经是村里的采茶制茶能手,这门技艺,现在已传承到了孙辈手里。就连5岁多的小侄女胡依依,也趁着周末休息,跟着胡桐花和孙伟上了茶山。胡依依正娴熟地采摘刚刚冒出的新芽●●“我们村不管大人小孩,人人都会采茶,可以说是世代传承了。”村里的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对茶有着天然的亲近。每到采茶季,孩子们总会跟着大人上山采茶,得来的几斤鲜叶,卖到村里的初制所,也能换得几十块零花钱。村里的孩子们将早上刚采的春茶鲜叶卖到胡桐花的初制所。孙伟正给茶叶称重。因海拔较高,基诺山的古茶树大多发芽较晚。而群山环保的洛科新寨,周围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气候凉爽,环境优良。村民们秉承着生态管理的模式,一年只采一季,除了人工除草,几乎从不施肥打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村民们又在古茶树周边种上了乔木茶,到现在,全村已有3000余亩茶地。洛科新寨村民种植的茶地说洛科是茶村,这话不假。总人口不过170多人的洛科新寨,42户人家里有22家开办了茶叶初制所。每年从这里销往各地的春茶,约有5吨左右。胡桐花算了笔帐:“古树茶一斤干毛茶可以卖到1500多元,乔木茶也可以卖到600元到800元左右,收益还是不错的。”刚采下的新芽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也贯穿在村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村里的老人,最喜欢的就是茶汤泡饭,比吃啥都香。”胡桐花笑着说,上山采茶,有时候村民们连水都不带,口渴了就摘片茶叶含进嘴里,嚼一嚼,微苦中带着清香的茶叶就能滋润干渴的喉咙。临近中午,胡桐花和孙伟回了家,准备把头几天炒好的毛茶翻一翻、晒一晒,顺便再给昨天摊凉的茶叶“杀杀青”。胡桐花(左)和孙伟(右)正在给茶叶杀青锅炉热起来了,胡桐花戴上手套,把鲜叶倒进锅里,开始翻炒。“其实现在好多地方都用机器炒茶了,我还是习惯人工炒。虽然说人工炒茶有时候翻动没那么及时,有些芽尖会炒焦掉一点,但是人工炒制的茶叶更完整、更鲜亮,口感也更清纯。”快要炒制好的新茶,满满一筐鲜叶“浓缩”成小小一捧,茶香四溢。一锅茶炒下来,大约要40分钟左右。孙伟替换下胡桐花,接着炒制。孙伟的娘家离洛科新寨不远。嫁到胡家之前,她在家里也时常帮着采茶制茶。“我们这一片几乎村村都是以茶为生,家家都会制茶。”高温让茶叶有了灼烤的气息,淡淡的茶香开始弥散开来。胡桐花(左)和孙伟(右)边品茶边翻阅家谱忙完了一上午的活计,胡桐花和孙伟坐在茶桌前,泡上一壶今年的春茶,享受着午后的闲暇时光。“姐,今年的茶不错,又能有个好收成了。”捧着手里小小的茶碗,金黄透亮的茶汤微微荡漾,散发着碎米花的清香。这是洛科新寨春茶的一大特色。富含茶氨酸,又带着花香的洛科春茶,是村民们馈赠亲友的节礼之一。孙伟说:“我们寨子的茶还拿过易武斗茶大会的铜奖,大家都很喜欢。”易武斗茶大会铜奖匾额老茶村旧貌焕新颜村民们曾居住的竹笆房如今家家住上了砖瓦房2010年,从勐腊县勐仑镇通往洛科新寨的道路全面硬化,原本1个多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半个多小时,村民的出行路更加顺畅,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今年,村小组计划在村内沿线道路种上樱桃树,持续美化村容环境,为日后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作为村小组曾经的副组长,胡桐花对这个决定非常支持。“这几年政策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砖瓦房。除了采茶制茶,以后我们想借助村子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再发展一下乡村旅游,也把我们村里更多的土特产外销出去,让大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记者:刘立曼摄影:陈宏原标题:《茶村洛科》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