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大红袍茶叶遭炒作价格暴涨每斤最高10万元(二)

2022-04-16 23:44:46热度:99°C

王剑平

厦门市御上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剑平:收不下去,价格实在高。我们不敢急着马上就下手,我也是一个观望阶段,看它是不是价格会下来。

在武夷山,我们还结识了一位经营大红袍不到一年的茶商小林。一直从事饭店经营的小林,今年初与两个朋友合伙共投入100万元资金,开始从事大红袍的收购和批发。

然而,由于根本不懂茶,又不了解往年的行情,5月份春茶上市后的第一次收购就让小林他们吃了亏:50多万元高价收购的1500斤大红袍,一直到8月份也没卖出去。

小林

武夷山大红袍批发商

小林:全都不好销,全部停滞在那里。

在武夷山,像小林这样因收购了高价原料茶最终被套住几十万、上百万资金的人并不在少数。而在大红袍的另一个市场厦门,厦门市茶叶协会秘书长,高级评茶师陈志雄告诉我们,目前像这种卖茶却不懂茶的人,在厦门的大红袍市场上比比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炒家进入大红袍市场,在推高原料价格的同时,以次充好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审评室,我们见到了采购部的经理陈美柑。作为公司原料茶进口把关的第一责任人,让陈美柑没想到的是,在今年的收购过程中,她竟然发现了不少“山寨版”的大红袍。

陈美柑 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采购部经理

陈美柑:正宗的大红袍它应该是外形上是有紧结,有点扭曲的,这是正宗的大红袍,而这个是建瓯水仙,建瓯水仙上它跟大红袍就有区别,它比较粗比较大一点。

陈美柑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上仿冒的大红袍主要有两种手法,一种是以武夷岩茶周边产区的水仙等品种冒充大红袍,另一种手法是用完全不同类的闽南茶作为原料,仿制大红袍。

陈美柑:就是南茶北做的一种出现,我看上面写的直条茶仿大红袍?它本来它应该是半球状的,那现在它是闽北茶的这种加工工艺,要来冒充。

记者:这几种茶的话,跟一级的大红袍相差多少?

陈美柑:相差,那十几倍,几倍十几倍之差都有。

陈美柑坦言,要用肉眼来分辨大红袍的真伪,如果没有十几年的严查专业功底,向记者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区分的。目前厦门市场上“山寨大红袍”的数量究竟有多少,我们无法估计,而厦门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却深刻感受到了它的危害。

王贵卿:都是假的都是大红袍遍地充斥市场,本来不是大红袍,也做成大红袍,那些外行的他是不懂的。我现在是最怕的是,把这个产业给毁掉,你懂不懂?

经过记者这番调查,我们对目前大红袍市场究竟有多混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更让专业人士痛心的是,就当大红袍价格被各路游资爆炒的同时,正版大红袍屡屡遭遇到盗版大红袍的狙击,这不仅带来了商业利益上的损失,最终还会伤及大红袍这块金字招牌,给产业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爆炒毁掉一个茶叶品种的声誉,在这方面并不缺少惨重的教训。

福建武夷山产的大红袍无疑是今年最火热的一个茶叶品种,一斤的市价动则成千上万元,就连原料的价格都比往年暴涨了上十倍。可面对从未有过的火爆行情,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却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是,今天的大红袍会不会重蹈两年前普洱茶的覆辙?

2003年起,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价格开始一路走高,短短几年时间里,价格疯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的幕后推手,则是金融资本的介入。经销商在资本的操控下,通过向普洱茶的生产厂家交纳押金,来取得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垄断地位,而这种押金的数目也大得惊人。

黄建璋

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黄建璋:(厂家)跟商家有一个包销的协议,(押金)据听说是从一百万到两三百万,甚至翻到去年给他们的押金,据听说达到一千万。

经销商:三五百万,有的是一千多万,有的三千万都有。

在取得了某种规格的经销权以后,经销商就开始放货了。

经销商:先放个大概20%左右投放市场,然后再找一些比较亲近的人,再把它收购回来。

而经销商回收的价格,则比卖出时的价格要高出许多。

经销商:我原来卖给你比如说五千块钱卖给你,现在市场涨到七千块钱。有人过来问我们要,那我们就可以把你手上的收回来嘛。你愿意这个价格卖给我们我们就收,我们再卖给别人。

通过控制卖出的数量,造成市场缺货的假象,叫做“捂盘”,然后经销商通过高价回收的手段,抬高自己经销品种的价格,这样,经销商就完全掌控了市场上普洱茶的价格。

经销商:你控盘控到多少程度,你自己心里有数,你不卖的话你再出去收一收,价格自然就往上走了总量就这么多你再放出来收,是不是自然而然价格就抬上去了,这也是控盘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操作流程:以市场上一件30公斤出厂价为4800元的普洱茶为例,一级经销商用重金取得经销权以后,在市场上只放出20%的量,造成这种产品紧缺的气氛,然后又以高价进行回收,以抬高其价格,然后再将其全部抛出,经过二级三级经销商不断的重复炒作,最后将价格抬到了23000元,而这时在23000元高位上接手的许多散户,则被牢牢的套住。

当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破灭的危险也越来越近。2007年下半年起,普洱茶价格掉头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普洱茶毛茶从每吨六万多元,猛跌至每吨一万多元。半数以上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停产,众多茶叶经销商退出经营。而普洱茶价格暴跌之后,最大的受害群体就是云南省的数十万茶农。

王贵卿:原来的茶青高的时候卖到几十块钱一斤,现在茶青几毛钱一斤,比草都便宜,所以现在茶农现在更惨现在,这个事情是这样。所以这个事情对我这个刺激也是非常大的。

种种迹象表明,前两年的普洱茶炒作现象,似乎正在大红袍市场重新上演。

为了防止大红袍重蹈普洱茶崩盘的覆辙,2010年5月起,厦门市茶叶协会先后通过福建、广东等地的十余家媒体发出呼吁,提醒茶商要理性经营、消费者要理性购买。与此同时,面对产区收购价疯涨的状况,厦茶、御上茗等一批大型茶企坚持平价抛售库存大红袍,确保终端市场的价格稳定。

王剑平 :我们认为这种(炒作)应该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不可能长期的。

王贵卿:大红袍的价格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然后根据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大红袍工艺的改革,逐步提升它的价格,使消费者能够接受。有这个价格,货真价实,然后逐步可持续发展。

今年异常红火的大红袍市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隐患?从今年的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端倪。几年前,普洱茶暴涨暴跌直至崩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狂炒并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繁荣。尽管热钱可以控制上游的茶园,可以控制生产企业,甚至能掌控销售链条,制造旺销的假象,但我们不能忘了,茶叶终究是要拿来喝的,它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国内的茶叶消费量正常情况下每年也就是增长15%至20%,而茶叶价格增长每年也不会超过8%。如果投资者真正了解这些信息,真正尊重市场的价值规律,就不会掉进炒作的陷阱,成为替炒家接棒的冤大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