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农残有多严重?这4个问题不得不说!

2022-04-13 15:17:48热度:64°C

茶的农残问题,该怎么理解?

这个问题应该是国人在茶方面最为关注的了,小懂也不敢轻易说话(万一说错了可能会被打PP)。为此,小懂这几天也请教了多位懂茶帝,翻阅了大量资料,希望能给茶友们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解释,尽量做到既不妖魔化农残,又不掩盖真实存在的问题。

农残≠农残超标

现实中,很多茶友一谈到茶叶农残就色变,甚至咬牙切齿。其实完全没必要动这么大的火气,农残与农残超标完全是两码事。

北京马连道茶城市场部主管孙晔,医学专业毕业后从医5年,其后又进入茶行业工作。他对茶叶农残的解释是:所有规模化种植的农产品,都避免不了使用农药,茶叶也不例外。

孙晔说,只要使用农药就难免会在产品中出现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标准,只要残留量在限值之内,就是安全的,虽然这标准目前还远算不上完善,但总是有规可循。

小编想起一句食品安全科普名言说得很好:“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

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曾经向媒体表示,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至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孙晔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因为要避免所施农药被雨水从叶面上冲掉,所以现在使用的农药大多都是脂溶性的。

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懂茶帝、资深茶人施水广也说,茶叶农残在我们的食物摄入量中占比是非常少的,也许喝三天茶,也比你吃一餐无公害蔬菜的摄入量还少。所以好茶之人大可不必为此而纠结。

关于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

经常有茶友质疑中国的农残检测标准,认为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过低,不利于国人健康,而欧盟、日本的标准则要严苛许多。小懂调查后发现,这种观点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介绍,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

我国是主要产茶国中农残标准较多的国家之一,如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有15项,我国已制定27项标准,而印度只有5项标准。所以说,如果茶叶农残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欧洲不是茶叶生产国,却是消费大国,他们只能通过提高农残标准来树立贸易壁垒。1999年中国入世后,欧盟连续提高农残标准,检查农药品种从最初的7项,增加到2007年的220项。2006年,日本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欧盟对别国要求很严,对自己的农药使用标准却宽得惊人。

陈宗懋曾讲过一个故事:氰戊菊酯类农药,在1999年6月30日到7月1日,标准一天之间就下降了100倍。他就质问欧盟的有关专家:“原先的标准与现在的相差100倍,哪一个才是科学的呢?”

欧盟专家无言以对,只好说:“用科学解释不清,这是政治和生意方面的事。”一语道破天机!

茶叶农残超标在我国确实存在

说了那么多科学和标准的问题,让我们回到现实吧。小编不得不告诉大家的事实是,农残超标在我国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并不罕见。

现在有些地区的茶农,为了保证茶叶高产,完全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大肆喷洒农药。本来茶叶一般是只采2季的(有些野生茶树只采1季),大量喷洒农药之后的却可以采3-5季。

恰如北京马连道茶城市场部主管孙晔所言,目前市场上许多的产品连国家标准都达不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问题就出在田间管理上。负责茶园管理的大量分散茶农,并不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他们只是出售原料给茶企,为了眼前利益,并不顾及农药的合理使用。

孙晔说,茶叶加工企业面对这种原料市场,想要规范根本无能为力,毕竟不可能每一个分散的茶园都派人蹲守。所以,在目前这种茶叶种植情况下,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根治的可能。

对此,建议是,如果实在担心,尽量选择大厂的产品,至少他们会有相对严格的质控,出现农残超标的产品,一般会在出厂前检查出来。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找到可靠的源头,从源头直接拿到放心的茶。很多茶农,坚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对得起良心,做一份好茶。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人,我们也能喝上放心的、甚至品质更纯正的好茶。

好了,说了这么多,小编希望大家能对茶叶农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喝茶时不必太恐惧。同时小懂也希望,我们国家的农残标准、监控和溯源机制能尽快完善起来,让农残超标无处遁形,让每个人都喝上健康好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