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绿茶看炒茶画茶博商报小记者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2022-04-11 14:29:24热度:65°C

“这个地方太舒适了!”上周六早晨,商报小记者和家长们一走进位于龙井路88号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就不住地感叹。

放眼望去,一片茶园隔绝了马路的喧嚣,馆区是白墙红瓦、小桥流水的中式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一步一景。

作为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中国茶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茶文化体验类活动,当天,跟随讲解员参观场馆、品尝了现泡的绿茶,观看了炒茶过程……一系列的体验令小记者大开眼界。

在商报实践营公益导师、渔课堂创始人徐浩坤的讲解之下,小记者们还用画笔记录下场馆之美,他们聚焦茶具、茶园、茶博之景,绘出了许多精彩的画面。

这周末,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就将迎来它的30周年,趁着好天气,赶紧带娃去看看吧。

小记者投稿

茶叶“变身”

品茶区,两位茶道表演者为我们每位小记者们呈上了小小一杯西湖龙井茶,茶叶尖尖地竖立在水杯中,水的颜色也渐渐变深起来,不一会儿,我们都喝完了。讲解员问我们:“苦不苦啊?”我们异口同声回答:“好苦!好苦呀!”讲解员笑了笑说:“没事,很正常,多喝几次就不会感到苦,渐渐的还会爱上这种苦。”

跟着讲解员继续走,我们来到室外观看炒茶。大家把炒茶锅团团围住,炒茶师傅提醒:“小心这个锅,可有两百多度呢!”我惊讶极了,赶忙向后退了一步。原来,炒茶是有方法的,分别是搭、抖、扣、推、磨、捺、甩、压、拓、抓。看着师傅熟练的动作,大家惊叹连连。小小一片茶叶真了不起,经过高温翻炒,变成了举世闻名的“饮品”,大家都爱它。

商报小记者(星澜小学)毛宇诺

漫游中国茶叶博物馆

茶,人人都爱;茶,沁人心脾;茶,提神醒脑……茶,始于中国。

在古代,茶是非常流行的,宋代的郑清之在《春茶》中这样说:“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清代的醉月山人在《狐狸缘全传》中这样说:“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可见茶在古代的广泛流行。这不,我们就来到了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开始了这次的漫游之旅。

刚进大厅,就看见一个大大的“茶”字刻在墙上,水流倾泻而下,代表着茶的历史与文化会源远流长。

接着,我们来到了茶史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陆羽的《茶经》和宋代有趣的斗茶,以及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茶文化。自从陆羽在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的《茶经》问世后,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空前的新高度,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茶萃厅展示了茶的种类。茶是根据不同加工方法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六大类。其中不发酵的是绿茶,微发酵的是黄茶白茶,半发酵的是乌龙茶,全发酵的是红茶,而最特别的是黑茶,它是后发酵的。杭州有名的西湖龙井茶就属于绿茶。茶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品种,叫做花茶,是用植物的花、叶或者果实泡制而成的茶,属于再加工茶。茶的功效也各不同:绿茶性凉,而红茶显温性,具有温胃的作用;乌龙茶(清茶)有助消化,白茶偏凉,具有防暑、解毒、治牙痛等功效;黑茶有消滞、开胃、去腻、减肥等作用……

最后我们来到茶事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等通俗易懂的语句,表现了茶在古代的重要性。“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则说明了泡茶的讲究,不同的水、不同的器具泡什么茶,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走出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茶园,辛勤的采茶人也正在忙碌着。看着枝头迎风摇摆的两片嫩芽,我彷佛闻见了茶香味,连齿间都回味着茶的甘甜。

商报小记者(丁信小学)叶亦轩

生活如茶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这周六,我们小记者一起前往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了解茶文化。

随着讲解员姐姐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茶叶展。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展,墙上装订了六七十个相框一样的小方格,表面封上了一层玻璃,每一个方格都装着不同品种的茶。它们被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和乌龙茶六种。喝的数量按多到少排列是,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其中喝绿茶的人最多,高达63.5%;而黄茶喝的人最少,只有0.3%。黄茶若仔细闻,会有一丝玉米的香气;白茶清甜,味道淡;而黑茶口味重,会有一股烟味、焦味。

最常见的还要说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是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已有1200多年历史。茶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讲解员姐姐还告诉我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别喜欢正山小种这一种红茶,若与她提起这一茶的名字,她就会两眼发光。

我最有感触的还是观看炒茶。刚开始炒茶师傅在挑选茶叶时,我发现锅的最底端是焦黑色的,我猜测是因为炒茶时温度太高被烤焦了吧。我们问师傅,炒茶时要达到多少温度?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0多度。这怎么可能是人的手能接受的高温?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烫破皮的手,我不禁有些心疼。

宓昕怡 绘

温度达到200多度后,师傅先在锅中撒入茶油,放入了绿油油的茶叶。不一会儿,一股浓郁的茶香直冲鼻尖,这种香是无法用文字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的,因为这香气中掺杂了许多味道,只有闻过这个香味的人才知道。

现在机器炒茶变得越来越多,而人工炒茶逐渐变少。因为机器炒茶便捷、省钱、省时。但人工炒的茶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机器炒的茶型不是很好,并且会因不能控制轻重度而产生断裂。

生活也是一杯茶,有苦有甜,只不过我们要自己细细评味罢了。

商报小记者(新华实验小学)宓昕怡

看炒茶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唐朝才有“茶”这个字,馆内各个朝代的茶具更是精美:清朝一般用青花瓷、陶瓷;明朝时兴散茶冲泡,紫砂壶以优异的材质和功能,成为文人雅士的新宠;唐朝以青瓷和白瓷茶具为主……

中国茶叶博物馆后院,炒茶师给我们演示了龙井炒茶工艺。炒制手法分为:甩、抓、搭、抖、扣、推、捺、磨、拓、压。在200度左右的高温锅里,倒入当天采摘的新鲜茶叶“杀青”15-20分钟,炒茶师的妙手在大锅里熟练地来回抓推抖茶叶,神奇的是他不会被烫到,我想这是多年练出来的本领吧!大家围在锅子周围,闻着飘出来的茶香味,心旷神怡!

胡骞北 绘

炒茶师还告诉我们这只是炒干水分基本定型,还得晾2-3小时回锅炒呢!这让我想起了回锅肉,嗯!复杂的工序都是出精品的。

商报小记者(星澜小学)胡骞北

茶文化之旅

我们跟着讲解员参观了中国茶叶博物馆,茶的品种有很多,有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黄茶,这些不同种类的茶有不一样的营养价值,而且功效不同。其中绿茶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能提神醒脑,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就是绿茶里非常好的品种。

接着我们去看了炒茶表演,炒茶的叔叔说:“要200度才能炒出好茶,颜色黄的是机器炒的,颜色绿的才是手炒的。”我们问:“这么高的温度,用手炒茶叶手不烫吗?”叔叔说:“炒习惯就不感觉烫了。”我想这应该就是熟能生巧的力量吧!

最后的环节是绘画,我画了一架飞机,爸爸坐在飞机的驾驶舱,飞机的尾巴后面拖着大大的茶叶包,我想爸爸开着飞机,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叔叔阿姨展示我们杭州的茶,这真是一次美妙的茶文化之旅。

商报小记者(星澜小学)刘子轩

用画留住茶博之美

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我被现场展览的物品和悠久的茶叶历史深深吸引。

讲解员告诉我们,最早的茶树是在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它的树高有11.8米。宋代时,茶文化传播到了日本。中国有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其中,绿茶和红茶是人们最常喝的两种茶。

沿途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茶叶的炒制过程,四斤茶叶通过炒、杀青、回锅等操作,最后只能炒出一斤的成品。

我们小记者还分成三个小队用画留住中国茶叶博物馆之美,有进馆内画茶具的,有去画茶园的,有画风景的。我画了一棵院子里的参天大树,渔夫老师耐心地指导我构建树干和树叶,以及给画面留白。他还给我们一一讲解了每个小记者的画,真的好用心哪,让我更加喜欢画画了。

这次参观学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商报小记者(星澜小学)石婧文

商报教育团队 统筹

值班编辑 陈敏

下载每日商报APP客户端“每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