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在成都,过小日子,喝闲茶

2022-04-10 14:50:59热度:53°C

 

7月10日,星期六,成都因为头一天下了场雨,也还是潮湿的天气。在兴隆湖畔的西贝柳斯咖餐馆,举行了唐丽娟老师的《小日子茶》分享会。

这让我想起著名茶专家周重林兄的对茶行业的看法,不少专家学者的写的茶书,看似很丰富,其实很不靠谱。这是因为他们少了认真研究茶文化的精神。凑巧的是,前一天,在一间名为个轩茶室的地方,与朋友交流,时下的在抖音上谈茶文化的人,有时连基本的茶常识都欠缺的。

这看上去有些搞笑,却也还是说明当下的茶人,浮躁的大有人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唐丽娟也才写出了这部《小日子茶》,将茶还原到生活中去认识,这是源于她在20多年当中对茶的不断体认。

尽管成都从事茶行业的人群不在少数,但像唐丽娟这样普及茶常识的却并不太多,更不要说写书传播茶文化了。在这一点上来看,她可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茶人。

在活动现场,唐丽娟首先介绍了自己做燕露春的经验,在锦里西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文化人,从茶到文化,演绎出了成都的茶文化故事。在她看来,通常,大众过得就是小日子,这样的日子,因为茶才有更多的雅趣。她谈到了写作这本书的过程,意在让更多的人从茶世界中,发现生活里的美好。

随后,不同的嘉宾,由茶谈及文化娓娓道来,让人看到茶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重要性。说起一段段喝茶的故事,倒也是别致而有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故事,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因为与茶的相遇,也就有了茶文化的诞生。

在这个凉爽的夏日,大家谈谈茶,谈谈生活,谈谈文化。却也还是一种消夏的方式。这让我想到,如果我们在生活里多一些观察或者发现,就会发现,即使是在不如意的时候,也会洞察生活里的真相是怎样的。

活动中,我还开玩笑说:像《小日子茶》这样的书,真该多一些。现在就可以准备下一本书了,比如就叫《茶日子》,记录下身边的茶人茶事,也是很特别的事情。在茶这一块做一个有心人,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虽然唐丽娟不是专业作家,但从其文章中,却让我们感受到与浙江著名作家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相似的东西存在。她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这样说:

从道的层面上说,我遵循陆羽的茶道:精行俭德;茶人的气质是“和”。我认为茶虽然美好,但精神也是有边界的,有着和其他事物重叠之处,也有单独属于它自身的特质,比如定力、守恒、稳重、包容,我认为这个特质的核心就是“守”。

她在这篇报道中还有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我是个专职茶人。茶人的方式一是超越──这有点像赵州禅师的“吃茶去”,这和回避不一样,回避是在同一层面上进行躲闪或另辟路径,超越是在更高层面上完成自我;二是温柔地直面最尖锐的矛盾,并在最大、最深的可能性中化解它,如果无法化解,便坚持对生活的最高尊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我的理解里,这就是“小日子茶”了。因为这样的精神是相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