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的分类和加工

2022-04-06 16:01:50热度:75°C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三之造》里面对制茶工序的描述。五千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采食茶叶,后到秦汉时期,人们最早开始饮茶,并逐渐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茶文化,随之传向全世界。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茶叶的存在形态经历了采食鲜叶、晒干收藏、蒸青压制团茶、蒸青散茶、炒青绿茶等不同的阶段。根据制法不同,现在大多把茶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六大基本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不同的制法采用的是不同的加工工序,会生产出多种茶叶品类,使其各自拥有独特的品质特征。下面我将会概述六大茶类的制法、品质特征以及分类。

首先讲绿茶,其加工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即首先采摘鲜叶,利用高温或蒸汽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去除青草气,蒸发掉部分水份,使茶叶保持绿叶的基本特质,并且变得柔软,然后对茶叶进行揉捻造型,最后进行干燥,便于后期储存。此制法的特点是杀青工序,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绿茶的绿叶绿汤品质特征。绿茶主要包括下面四个品类: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其中炒青绿茶又分为眉茶炒青、珠茶和细嫩炒青。烘青绿茶分为普通烘青和细嫩烘青。

然后是黄茶,黄茶的加工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相比于绿茶的制法,黄茶的制法多了一道闷黄工序,闷黄是指在一定湿度和热度条件下,茶叶堆积并使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进行自动氧化,破坏叶绿素,使茶叶由绿变黄。闷黄的工序改变了茶叶的品质特点,使黄茶呈现了黄叶黄汤的特征。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其分别代表为湖南洞庭的君山银针、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

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区广阔,品种花色也非常多,此类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其加工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制法特点为渥堆,渥堆与闷黄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但是和闷黄比,渥堆的氧化程度更重,湿热作用远大于黄茶,而且黑茶的基本原料是用晒青毛茶。黑茶的品质特征如下:从叶色看,叶色油黑或褐绿色;从汤色看,都是深黄、深红或者褐红色,其发酵重颜色深;从味道来说,纯而不涩,口感柔滑。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等几种。

白茶主要产自福建,其首创是福建的福鼎白茶,除此之外,白茶在台湾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加工工序简单一些,为鲜叶—萎调—干燥。白茶的制法特点是萎调,萎凋是将茶鲜叶薄摊在萎凋帘 ( 槽 ) 上,使其散发水分,由脆硬变为萎蔫凋谢状的过程。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内含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使其色香味形逐渐脱离绿茶和鲜叶的基本品质。白茶的品质可概括为:成茶外表满披白毫,汤色清淡。按照鲜叶采摘标准,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加工工序为萎调—揉捻(揉切)—发酵—干燥。萎调是红茶加工工艺的重要前奏,目的是使鲜叶失掉一部分水份,大分子物质不断形成溶于茶汤的小分子,丰富红茶的色香味。揉捻是功夫红茶的一道工序,揉切是红碎茶的基本工序。接下来便是红茶工艺中最具有特点的环节,即发酵,发酵过程中鲜叶的内源酶进行酶促反应,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类有色物质,表现出红茶的红叶红汤品质。由于红茶发酵是酶促氧化过程,所以一旦发酵适度,必须立即烘干,防止过度氧化,若发酵过头则颜色暗滋味淡。红茶主要分为以福建武夷山为代表的小种红茶、以祁门工夫红茶代表的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产区分布于福建、广东和台湾。加工工艺包括鲜叶—萎调—做青—杀青—揉捻—干燥,青茶的鲜叶原料不要太嫩也不要太老,采摘后进行萎调,使香气显露,接下来是形成青茶的关键工序——做青也叫摇青,是用一定器具使叶子在其上跳动或转动进而形成叶沿和筛面的摩擦,导致叶细胞破损,酶促氧化形成青茶,然后再进行杀青、揉捻和干燥。正是由于青茶的独特工艺,使得青茶兼具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甜纯。青茶主要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大类,其主要代表分别是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和文山包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还有很多再加工类茶,例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