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喝不懂古六山,你还做什么高端茶

2022-04-06 09:06:34热度:69°C

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第70期沙龙现场视频,可以先看下,再阅读文字

4月7日晚七点半,昆明钱王街50号,品院临街二楼,第70期茶业复兴沙龙如期举行,来自各地的嘉宾、茶友齐聚一堂,本次沙龙亦是吉普号2017年古六山春茶品鉴分享会。行遍千山,独享此味,古六山春茶喝起来 ,以下是沙龙实录。

李扬:现在开始今天的沙龙。小黑是茶业复兴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去年,他和团队做离地发酵熟茶,当时还说,小黑你好好做,把你捧成第四代熟茶代表人物。没想到,今年开春他就转过来做生茶了。对喝茶者来说,生茶熟茶搭配着喝一下,好玩。

▲沙龙主持人李扬

小黑这样做茶的方法是在渠道端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一种做法。所以,我们今天来跟小黑学习怎么做茶。既然是玩嘛,我们就顺着各个山头玩一下。如果大家关注《茶山黑话》,或者小黑的个人,就知道,他玩的非常高端,玩得也很早,各个地方去得很及时,抢头春啊,头采啊,抢到很多东西。听说,他自己炒了一锅曼松。本来说要请大家喝的,后来说自己炒的还是自己喝算了。今天请大家喝的是古六山。

我们今天说的“普洱起点,品饮终点”,就说喝茶喝到最后,会回到源头,喜欢最早火起来的那些东西,喜欢古六山的料。所以,我们今天会喝古六山的其中三款,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茶。下面先请小黑简单介绍一下。

小黑:我们去年第一次做复兴沙龙,是通过熟茶的方式亮相。但在象明,古六山这边,我们连续跑了三年了,到今年,纯料这块已经有一些积淀。这边比较难跑,是因为这里的汉族彝族老百姓很会做生意。就算你去了不买茶,他们卖给游客也行,所以收纯料特别难。尤其是一会儿要喝到的倚邦、革登,古树小叶的产量很少,像革登本身地就特别少。所以,今年能做到这样一个品质,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此其一。

其二,倚邦是普洱茶的起点。我们去年拍了七集《茶山黑话》,详细阐述了古六山的古往今来。将近300多年前,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开始,贡茶的核心就在倚邦,一直到1942年,才转到易武。围绕倚邦,像革登、莽枝,都很有特点。普洱茶造不出来,需要积累,它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自然资源来的。对我们来说,这是个机会。

▲《茶山黑话》主播 小黑

另外,从口感来说,它们总体水溶出物不高,但水解单宁比较高,水路细腻,也比较润,喝到最后,都去喝水路,从香气、滋味、生津,逐渐改变到追水路,粘稠度这些东西时,古六山就会浮现出来。

李扬:现在喝的是倚邦。倚邦这个地方,雍正七年发生改土归流。当时,云贵总督鄂尔泰山发现茶山这边的少数民族不太团结,经常发生战乱,正好可以借机加强中央控制。从此,澜沧江以北的六大茶山被纳入清政府管辖。后来,汉人迁入,汉文化审美扩散影响到茶叶审美,形成了不同的茶叶风格。倚邦是汉人最早入驻的地方,开始就有了做贡茶的思路,从此,茶叶风格开始发生变化。

倚邦茶园的品种是小叶种,严格说来叫云南大叶种的倚邦小叶形茶,叶形小,香气高。下面先看宣传片(视频从略,请看下面三张图),看完再补充说明倚邦茶的特点。

▲上图中图:倚邦老街:下图:倚邦茶树

从这个视频的片段中,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比如倚邦老街,就是传说中十万人进山做茶的地方。当年,我在老街上行走,那些砖上还可以看到文字信息。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去寻找历史,但实际上,历史早已经支离破碎。只有通过碎片,我们才能追忆到一点点历史。

刚刚我们从视频里中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小黑他们很关注茶树品种。而做普洱茶这块,你要对品种有所认识,要不然做不了高端茶。小黑他们显然已经突破了这个关口。现在这个茶就是倚邦小叶种,也就是大家追捧的猫耳朵。

小黑:倚邦是这样的,现在的11个自然村都产茶。鲜叶从细到粗划分,依次为猫耳朵,细叶,混采。制作上分大小树。倚邦历史上改土归流后,汉族迁入,改变了当地的茶叶格局。当地汉族祭祀的茶祖为孔明。选他为茶祖,可能与清代时从四川引种有关。刚才视频里有两处古迹,一处是曹当斋的墓,在倚邦老街的山下面,另一处是孔明山下的观音庙,现在只剩下两个石板了。我自己去古六山,体验是很好的。我观察到一个现象,近五年来,在古树茶的热潮中,古六山的茶基本不涨价。这个值得从供求关系探讨一下。

李扬:为什么没涨价,我们接着这个话题说一下。易武,以前最贵的是麻黑、落水洞。但现在说这个,好像就不上档次。原因是我们对易武的了解发生了变化,发现了国有林,发现了弯弓,发现了天门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地方。说明以前真的有几十万人在那里种茶、做茶。只不过过去因为战乱等原因,萎缩掉了。那为什么一直没有涨价呢,资源太多了,不断发现新的茶园来补充资源,供需也就平衡了。古六山没涨价,但易武还是涨了。倚邦的古树茶资源丰富,也没涨价。

李扬:现在,第一泡倚邦已经结束。下面开始喝莽枝。1994年,吕礼臻、陈怀远等人来到易武,通过老乡张毅找到张官寿,恢复了石磨饼。张毅写过一本书,从今天视角来看,他对古六山的一些看法值得商榷。有一个人真正证明了古六山,他叫高发倡,写过《古六大茶山史考》这本书,他将史料罗列出来,找到背后的逻辑,最后给过了解释。我们只有研究透了古六山,才真正懂得了普洱茶。倚邦的产量少,但背后的文化意义是极其巨大的。希望大家听完我的分享,会觉得现在喝的这杯茶会厚重一些。

小黑:我觉得李扬讲的东西和我们以前收集的很多资料连接在了一起。莽枝古树茶的产量具体有多少,我不清楚。现在被保留下来的古树茶在很斜的山坡上还有,平地上几乎没有了,过去100年间,被砍掉用来种玉米了。现在喝的这个古树茶生长在红土坡上,是个斜坡,种不了玉米。莽枝代表了一种味道,一种风骨。

李扬:为什么古六山的味道被保留了下来,跟它的茶树种植方式有关,它是扦插方式。当地人种茶并不是统一的方式,比如这是我家的茶园,我喜欢怎么种就怎么种植。另外,跟自然环境好,也有关系。种植技术也更成熟。所以,保留下了那么多品种。今天为什么来讲这些,是为了维持古六山的风格,希望不要造成历史的遗憾。这就是我们今天喝莽枝的价值。应该说,古六山的每个品种都具备极其明显的特点。但相对其他五山来说,莽枝的特点不那么明显,主要还是喝到的人少。下面请小黑说一下我们喝的这款莽枝茶。

小黑:现在喝的这个莽枝茶,可能跟市面上的都不同。它的条索、叶片、芽比倚邦略大,明显小于革登和蛮砖。革登和蛮砖是典型的大叶种。莽枝正好介于大叶和小叶之间。莽枝这片地很奇怪的一点在于,同一片茶地这棵树和那棵树,叶片差异很大,但是同样级别大小树混采杀青之后,它的叶片介于中间。我自己喝莽枝的感觉是香气、层次好,浓郁度比倚邦的强一些。

茶友:这款莽枝,喝到嘴里,感觉是活的,茶汤很有活力,就像在生长一样。以前,我最爱是倚邦,但喝了这个莽枝后,一下子就爱上它了。

李扬:刚刚大家听了小黑的介绍,对于莽枝,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对品种进行精确的划分,才能知道哪一个品种真正代表莽枝。如果我们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不去做、做到位的话,将来有可能发生记忆上的错乱。这个事情就交给小黑了。

下面我们开始喝革登。革登古树茶产量只有一吨,量这么小还能受到关度,说明了什么?革登有它的独特之处,它是勐腊之颠,海拔最高。为什么海拔高的地方茶好。因为茶是维管束植物,它要维持养分的输送,需要大气压。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被迫提高细胞液浓度,这个转化在产品上,冲泡出来,就是滋味浓、味道厚,所以茶就好。革登在历史上多灾多难,是古六山最危险的一片茶山。如果剩下的茶园消亡了,历史就会改写。下面请周重林老师讲一下。

▲发言嘉宾周重林

周重林:我也刚从易武回来。易武本身的魅力为什么大?因为古六山滋养了我们喝茶的传统,它的重要性,就像九州之于中国。古六山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想象。古六山为什么重要?它有太多需要解开的迷题,文化上的魅力更吸引着我们。尤其是茶马古道这个概念被命名后,上升为国家文特保护单位。我们为什么要根究易武?我们每次喝古六山的茶,喝的其实是文化和想象力。

李扬:革登这个茶,很符合我个人的审美取向。这个茶的内含物质丰富。我是理科生,喜欢用数据说话。但也有文艺的喝法。猫耳朵为什么受捧?可能是受习惯的影响。

小黑:我补充一下,这张图就是倚邦老街。这个是官道,当官的才能走。这个台阶,中间立了一个墙,是用来防火的,因为道路两边都是木料房子。拴马的地方也在,当时,马不能进来,只能人步行。当你去到这个地方时,会觉得茶马古道的原点就在脚下,感觉很爽,很奇妙,感慨万端。

茶友:这三个茶,我最喜欢的是倚邦。我对它有情结。我去到那里时,听一个老人说,普洱茶是从倚邦开始的,言下之意很骄傲。倚邦像小清新,汤水细腻柔软。莽枝有一点苦底,微有刺激感,相对会更浓烈一些。革登的汤体粘稠感更好。大家能喝出这三个茶的区别吗?

珊秀:即使晚上喝了这么生茶,但是并没有让我感觉不舒服,这是我很好奇的。可能是当地的茶树品种经过一代一代的优胜劣汰积累下来,跟人体的配合度好。今天我们喝的这三款茶,让我的身体很舒服,没有产生明显的刺激,也是这个原因吗?

小黑:我先来讲下,以革登为例,我们2012年喝这块地的茶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口腔有爽利感,就像刚刷完牙,整个口腔非常清爽,它带来的整个身体的舒适度比较高。另外,也可能跟它的自然环境、人工驯化好有关,这是我能想到的原因。深层原因请李扬讲一下。

李扬:针对珊秀的提问,我讲一下我的品鉴体系,这个观点可能与学院派不一样。古六山的这些茶,它的内含成分不见得比勐海的多,比勐库大叶种要差很多,但是为什么好喝?因为水解单宁高,它内含成分的组合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专业上的认知。在我这个体系中,茶多酚类、生物碱类,可以称为无效物质或者填充物质,从主观审美体验的角度来说,是无效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当中。植物为什么要有多酚类、生物碱类存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动物去吃,恰恰相反,是为了不让动物去吃。因为吃了是苦的,吃下去会很不舒服。回到喝茶来说,难道我们就是为了找苦吃吗?不是。人类的进化倾向于吃甜的东西。

回到品鉴上来说,相对于无效物质,是有效物质在起作用。有效物质的含量越高,就会越来越为人所接受。刚刚珊秀说了,这三个茶不那么刺激,是因为无效物质没有那么多。

小黑:刚刚李扬讲,是从喝晒青茶的角度来说的,从发酵的角度来说,这些无效物质,更有利于发酵。发酵过程中,必须有发酵物质的积累、准备,多酚类物质就是发酵的一个基础,做红茶也好、做熟茶也好,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一点,是有好处的。

李扬:我用这样的措辞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刺激大家质疑我。小黑反应很快,马上就找到了漏洞。我正确的措辞应该是填充物质,这些物质是一个基础物质,所谓无效是指在审美体系上没有直接体现出效果来。革登茶为什么好,是因为要有填充物才能保证它的厚度。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水解单宁这样让我们体会到美好的物质,这个茶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吉普号这个团队基本上以90后主,做茶思路很开放,能迅速迭代,迅速修正,所以产品品质提高很快。

文图|茶业复兴编辑部。文字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校,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书名:《岩韵——武夷岩茶人文地理》

编著:邵长泉

出版:海峡文艺出版社

字数:300千字

版次:2016年10月第1版

印刷:福州德安印刷有限公司

纸质:特种画刊纸

装帧:精装、锁线胶装、全彩印

定价:100元

购买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