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到底是传入的还是原产自中国?

2022-03-29 13:45:41热度:62°C

关于茶叶原产地的问题,历史文字记载考证相对可以追溯的久远一些;唐宋之前开始饮茶确实没有错,只是“饮茶”的方式一直在演变;一、最原始始是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二、至《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婴作齐景公宰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一些烧烤的禽鸟和蛋品、菜茶。这个时候茶是当做菜一样用煮的。三、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等等史料记载。在唐之前人们已经开始“饮茶”。

在唐宋时期虽然国际贸易空前开放,但是茶叶绝对不是像番茄、玉米等作物海外舶来的。因为同时期其他国家都没有相关茶的记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发现茶树,同时发生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茶叶原产地之争也说明是茶叶不是舶来品。

在19世纪——20世纪的将近200年间,关于茶叶原产地的“论证”就没停止过,或者说是“抢夺原产地之名”;牵涉中国、印度、英国、日本、美国、丹麦、法国、荷兰、苏联、意大利、波兰、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相关科学家。对19世纪初期而已,茶叶是重要的物资就相当于现代的石油。

1830年清政府想出来了“以茶制夷”,不久后还开始禁烟。这让当时的英国很受制约,因英国本土无法种植茶树,当时茶叶对于英国贵族来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贵族的就等于流行的,等于大众争相模仿的。当时下午茶是贵族专属的活动。这是一种雅致的贵族的生活方式。当时的英国不想受制与清政府,开始寄希望了把茶树从中国移植到其殖民地印度。但要引进茶树、茶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当时清政府的许可,他们就偷运。

根据1935年的威廉·乌克斯(美)《茶叶全书》里的信息整理,在这关键时刻英国人宣布了在印度发现了本土茶树的消息。在罗伊·莫克塞姆(英)《茶:嗜好、开拓与帝国》里也将其当做转折点。1825年,布鲁斯兄弟(英)在印度发现的茶叶与茶籽,辗转来到了加尔各答植物园的植物学家瓦立池(丹麦)手中,但瓦立池认为这不过是普通的山茶而已。布鲁斯对外宣称自己发现大量野生茶树,当地山民(即景颇人)采摘叶子,若树太高就砍倒数。

1831年,查尔顿(英)也在阿萨姆发现了土茶树,并寄给了加各尔答植物园的瓦立池(丹麦),但同样被拒绝承认其为茶树。1834年,查尔顿(英)又从萨迪亚寄了一些茶树给瓦立池(丹麦),说这茶树生长范围很广:“在从这里到离这里一个月路程之外的中国云南之间各个地区,到处可见处于野生状态的这种植物。来自云南的一两个人向我保证说,他们在那里所种植的茶树与我们这里生长的茶树完全一样。因此我认为这种植物是真正的茶树,这点毫无疑问。”

加各尔答之前否认过多次像这样的发现,但这次的态度却不同。因为这一年,英国茶叶委员会成立了,他们们迫切地想在中国之外开辟茶园。所以,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查尔顿的茶树,并选择在圣诞节这个尤其重要的节日,宣布发现印度本地茶种。

茶叶委员会说,这归功于査尔顿等人的不懈努力:“(这是)对大英帝国农业和商业资源来说最为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项发现。我们确信,通过恰当地管理,这种新发现的茶树完全可以成功地运用于商业种植,因因此我们的目标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完全的实现。”多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目标有很大部分是针对中国的。

查尔顿发现茶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在中国境外的发现;尤其关键之处在于,这一发现说明明茶叶再也不是中国的独有之物。他们知其中的意义一日本不过是移植了中国的茶树,但若印度本土就有,这就从根源上掐断了茶与中国独有的关联。

英国人这一发现,并未获得广泛认同,1935年威廉·乌克斯(美)在他的《茶叶全书》里,坚持认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1892年瓦尔希人(美)《茶的历史及奥秘》,1893年金奈人(法)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杰莫哈节人(苏联)《论野生茶树进化因素》都持有这个观点。

1958年,罗伯特・西利写《对山茶属分类的修正》时,提出茶树种类有两种:中国茶树( camellia sinesis var. sinensis)和阿萨姆茶树( camellia sinesis var. assamica),但这个说法未获得认可。植物学的拉丁学名,一旦完成,就永远不会修改。所以现在云南大叶种茶叶,学名还是阿萨姆种( camellia sinesis var. assamica),是英国植物学家马斯特思于1884年根据印度大叶种茶树完成的命名。

中国考古界的发现,也未能提供确凿证据。从1988年到1992年,都有人报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随葬品中可能有茶叶,还有记我有茶的别称“櫚”的简文和帛书,但这些发现都没有具体的出处,无法加以考证。云南植物学家闵天禄等人查遍英国各大标本馆,没有发现来自阿陸姆地区野生大叶茶的确切记,后去的植物学家则在英国发现了大理种茶树。

在考古无发现的情景下,调查和整理古茶树资源成为另一种有力手段。从英国人宣布印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后,1950年代至1990年代,在云南西双版纳境内发现的八达大茶树(2012年枯死)和南糯山古茶树(1994年枯死),在红河金平发现的金平大茶树和在普洱发现邦崴大茶树,都被证实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大茶树。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发现八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此后,每年都吸引了一批批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和港、台地区的茶叶专家、学者和茶人前来考察、瞻仰。

三大古茶树发现:

纯野生型:八达山野生古茶树, 意义在于证明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

过渡型:邦崴古茶树,1992 年发现, 树高 11.8 M,树幅 8.2*9.0,基径:1.14M,胸径:0.8 位置:澜沧县,意义在于证明最生栽培训化茶树的是云南先民。

纯栽培型: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 70 年代高 10M,直径 1.38M,树龄科学理论在 1000 多年以上,证明云南产茶历史悠久,世界茶种为 70 多个,云南有 60 多个。

云南的古茶树资源,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红河、曲靖都有着广泛的分布。2008年,普洱市率先把历时3年考察古茶树资源的结果整理出版了《走进茶树王国》一书。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不仅把36万多亩古茶园、45个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分布清晰明朗化,还把古茶树种植资源的种类、形态特征、利用价值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他们用大量的实证资料论证了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和栽培中心地。

无论是从唐宋之前的关于茶的文献记载,还是从近代关于茶的文献记载,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茶原产地是中国。

看到最后的朋友点个赞,支持一下。欢迎评论留言相互探讨

参考资料:

【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侬佳等译,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英】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毕小青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中国茶叶》2005年第3期【中】闵天禄:《世界山茶属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中】陈兴琰主编《茶树原产地——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周重林 太俊林《茶叶战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首先,

山茶科植物,绝大多数生长在中国西南地区。

其次,

外国最早有茶叶记录的时间,都在大航海的“环球抢劫”之后。

而中国,最早有茶叶记载的是东晋的《华阳国志》,书上提到一件事,就是巴蜀人给周王纳贡,茶叶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种。

其次,汉代大文豪杨雄,属于今绵阳人,这家伙有喝茶的习惯,他不但爱喝,还写了一篇《蜀都赋》

"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荧翠,藻蕊青黄"以上被记载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中。

所以,

茶叶起源地必然是在云贵川区域内,

具体地点不好说,

但我倾向于秦岭南坡,今绵阳市北川平武一带是茶叶发源地。

为什么茶叶发源地是秦岭南坡的北川平武一带呢?

1,该地区是小气候,跟周边完全不一样,它的小气候几乎不会剧烈波动,平稳的很。

作为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域,昼夜温差大,白天日照又不足,这里几乎不适合任何粮食的种植(生长异常缓慢,产量也很低)。但该地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这里的羌氐族群历来就靠种茶、养羊,及各种“山货“,去集市跟汉人换取必需品,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经济模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羌氐族群基本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氐:白马藏、及西夏党项后裔)因为与周边交流频繁,这族群并不落后,开化程度仅次于汉族,非常的高,汉文化同化羌氐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2,发酵技术的出现。

该地区,山上山下的海拔落差很大,温差也很大,加上本地湿度也高,暴晒/加热/捂着保存,(发酵现象被发现),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发酵技术在四川地区历史悠久,其他地区跟四川没法比。制茶,酿酒,泡菜,这三大产业直到今天也是居于全国之冠。这就是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造就的。

也就是说:在温湿度及海拔落差上,该地区比中国其他任何茶产地都具备先天优势,也更容易发现茶树叶制作的奥秘。

3,这一地区所产普通茶叶,制作简单,没有外省茶那么多工序,是我喝过的各种“名茶”里最好喝的,不但好喝而且耐泡,味道也最为醇厚,隔夜都不变味。这在中国几百种茶叶中并不常见。

中国,茶叶生于斯,长于斯。

01 茶的“历史”起源

“中国茶”到底起源于什么历史时期,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神农说(神农尝百草)、西周说(武王伐纣-贡茶)、秦汉说(王褒命仆买茶)、六朝说(达摩禅定)。各有一套说辞和证据,但就我自己而言,更愿意采信的说法还是“神农说”。原因有二:

其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该书撰人不详,但是其成书年代基本可以定位在战国,不会晚于秦汉,东汉时集结成书。西周说(武王伐纣-贡茶)出自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的“以茶纳贡”、“园有香茗”两处茶事。秦汉时期关于茶事的记载已经很多了,比如王褒《僮约》里记载“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六朝说,是讲达摩祖师禅定时,偶然吃了茶叶,发现了它有提升醒脑的作用。这种说法时间太晚,只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来讲。那么时间上来讲,“神农说”无疑占据绝对优势。

其二,“神农说”体现出的茶的药用价值更符合植物的发现规律。一种植物的发现,必然会经历与人或动物的偶然碰撞,而后便是历史的长时间磨合。就像藏民发现冬虫夏草,是牦牛偶然吃了,精神大增,藏民由此才开始知晓冬虫夏草的药效的,有这种发现的偶然性。在这些茶起源说里面,“神农说”、“六朝说”都带有这种偶然性。但是“西周说”和“秦汉说”都已经进入了植物与人类的磨合期,都是已经跨越了识别的过程,而直接进入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这样的说法作为“缘起”之说肯定不合适。

02 茶的“地理”起源

从时间上来考察,我觉得“神农说”作为茶的起源论会比较合适。但是,“神农说”能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呢?这其实还有待考古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目前来看,“神农尝百草”还是只能看作是上古的一个有趣的传说。所以,我们探究茶的起源,必须要从其他的方面着手,进一步来佐证或者探讨新的可能。

如此,我们就可以把眼光放到古植物学的角度上来。从植物学的方面探讨出去,我们会发现野生茶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跟缅印交界的这一块地方。我们今天到云南,还可以找到树龄两千多年的古茶树。在印度阿萨姆地区也有原生的茶树。所以,就会有一个疑问,印度和中国哪个才是茶树的原产地?印度有没有可能是茶树的源产地?这个命题已经得到论证,印度没有可能是茶树的源产地。

中国西南跟缅印交界

其一,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共380种,除其中的10属产于美洲外,其余都产于亚热带和温带。中国共有15属吗6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就其中的山茶属来说,已发现100余种,仅西南地区就有60余种。我国所拥有的茶树种类的丰富度根本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

茶花

其二,从中国东部(台湾到海南岛),到泰国、缅甸、印度阿萨姆等地,再到我国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等地,都发现了“虽然发生了连续性变异,但不存在区别于中国和印度种”的茶树。也就是说,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树都是中国茶树和印度茶树的后代。但是,从野生茶树的分布来看,是沿着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亲敦江、普拉马普特拉河各大流域分布的。而这些河流的上游全部发源于中国云南、四川。也就是说,印度的古茶树的存在有且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种的茶籽顺流而下飘到印度去的。所以,即便是古老的印度种,也是中国种流传开去的。

河流发源

其三,中国贵州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枚至少百万年前的古茶籽化石,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茶籽化石。

其四,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吃茶、饮茶的传统,但是印、缅地区,却没有发展出系统的茶文化。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想,今天中国西南地区,当地古老文明的祖先发现了茶的饮食用途。这种想法也可以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得到印证。

公元前334年,楚顷襄王命庄蹻由楚国率兵入滇,以滇池为中心,扩地数千里。后来秦国攻打楚国,庄蹻无法返回,遂在滇地称王,建立滇国,定都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这是楚国文明向云南的扩展。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命“司马错伐蜀,灭之”,蜀国都城在成都。灭蜀后,徙秦民一万户到蜀地。后又灭巴国和苴国。巴国首都重庆,苴国首都今陕西汉中。

秦始皇灭六国后,发兵50万攻百越,守五领,与土著杂居。至此,中原文明向西南地的辐射基本完成。

而这个过程最后汇聚成顾炎武的《日知录》里面有一条记载: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关中人或者中原地区的人们,知道茶可以用作饮食之用是在秦惠文王派司马错攻占巴蜀之后才得知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说开去,就是中原文明(战国七雄)在没有进入西南地的时候是不知道有“茶”这么回事的。然后庄蹻入滇了,司马错入蜀了,哦,中原人知道这里有茶了,然后民族融合,几次的迁民、杂居、婚配,文明统一之后,茶就从西南地方传至整个中国了。

所以,到西汉时期,关于“茶”的记载已经很多了。王褒《僮约》里记载,命仆人去“武阳买茶”,就是往四川武都去买茶。老家在四川的司马相如在他的《凡将篇》里记录了当时12种草药,其中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扬熊在他所著的《方言》中,也叙述了“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而这些记载最后汇总到的实物证据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槚笥”。“槚”就是茶,“槚笥”就是“茶箱”。

那么也就是说,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地区的买茶、贩茶已经很普遍。茶已经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种植和饮用,已经变成了商品和产业,在市场上流通。从茶的种植、发展区域来看,是从中国西南沿着长江,向中下游的东南地区流传。导致最后整个南方,从华中到华东的长江流域,都是产茶与饮茶的地区。所以,陆羽的《茶经》开篇第一句就是是“茶,南方之嘉木也”。如此,我们是可以推想茶从巴蜀起源,然后推广到荆楚吴越的。

03 复归神农说

在探讨了茶的地理起源之后,其实还是会有疑问:茶生长在什么地区跟谁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论证了茶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就否认“神农尝百草”的可能性事实。所以,我们仍然要回归神农说,做进一步的设想:虽然有传说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但是,这条传说并没有说明神农是在什么地方发现茶的药用价值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神农在巴蜀西南地区发现了“茶”呢?

这个设想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神农有没有去过巴蜀西南地区。从史料来看,神农主要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似乎没有涉及到巴蜀西南地。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神农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部族也就是神农氏。那么神农氏有没有可能迁徙到巴蜀西南地呢?

神农后裔的活动区域

有一种说法是,在数百年间,神农氏先向北,后又向南迁徙,分为四个大部落,其中作为三苗、九黎的南方氏族(或部落),曾生活在川东和鄂西山区。据学者分析,他们在这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进一步把茶当做采食对象,后来,其中西南的一支(或后裔), 分散到四川及周边地区生活,并且在茶的食用基础上首先发现了茶的饮用价值。

那么,茶的源起是否真的就是如此?其实还是会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但是探究茶的源起,就算不确定,不统一,也还是要深究开去的,因为,这是探寻“茶”的根脉,也是探寻“中国文化”的根脉。人,是一定要去探寻自己的根在哪里的。

有关茶树起源这个问题,17世纪以前,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争论,普遍公认茶树原产于中国。然而,1824年驻印英军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发现了野生茶树,并于1838年发表了有关茶树原产地的小册子,称茶的原产地在印度。

此后,对茶树的原产地的观点产生了分歧,引起了植物分类学界和茶学界的关注。

现学者对茶叶原产地有多种观点: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一元论”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为发现、利用和裁培茶树最早的国家,野生大茶树在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茶树类型及变异也最多。

同时,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的另个依据是大部分茶树亲缘植物也原产于中国。中国茶学界和植物分类学界的学者基本支持这一观点。

许多其他国家的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包括一些印度学者,如18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所组织的科学调查团,对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后,Wallich 博士和Griffich博士指出,在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中国传人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不过野生已久,在形态和品质上出现了较大差异而已。

前苏联的勃列契尼德和杰莫哈节、法国的金奈尔、美国的瓦尔茂、威尔逊以及日本的志村乔和武田善行等分别通过细胞遗传学、数值分类学、酶学等手段进行研究,结果都认为中国类型和阿萨姆类型的茶树具有共同的起源,支持茶树原产于中国

二、茶树原产于印度和中国的“二元论”

1919年荷兰植物学家Cohen Stuart在考察中国的西藏、云南和印度支那,均发现有野生茶树,据此他认为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没有关于大叶类型大茶树的记载,所以根据茶树形态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二个原产地:即大叶类型茶树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部带,包括四川、云南以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度阿萨姆等地,而小叶类型茶树原产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三、茶树原产地“多元论”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All About Tea》一书中提出:凡是自然条件适合而又有野生植物的地方都是茶树的原产地,它包括泰国北部、缅甸东部、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等地。其理由是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和雨量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繁殖,形成- 个原产地中心。

四、茶树原产于伊洛瓦底江发源地的“折中论”

英国艾登(Eden) 在其所著的《Tea》一书中称: “茶树原产伊洛瓦底江发源处的中心地带,或者在这个中心地带以北的‘ 无名高地”。意即原产缅甸的江心坡或者在它以北的中国云南西藏境内。

资料来源:茶树栽培学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对茶的记载,从正史到野史,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再到近代的明清小说……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现有最早记载茶字的是《诗经》,诗曰:“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荼”即茶也。

中国发现茶、利用茶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周代:《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得巴蜀之地,当土特产“……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茶在当时已为进贡之物,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说茶真正的起源因为历史悠久已无从考证了,所以不能擅自说茶是中国的,非洲还有印度都有关于茶的历史,中国也不能为了一些满足的虚荣心,去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化为己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