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重庆茶业需要软硬两手抓

2021-03-04 12:25:37热度:119°C

重庆业集团将“巴南银针”拍卖所得的21万元,捐赠给巴南区二圣镇巴山村、幸福村修建乡村公路,村民们甚是高兴。

一村民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他们发展茶叶基地打通了瓶颈。但采访中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重庆的茶叶生产原料至少有一半由散户茶农和小加工厂提供,要做大做强本地茶叶品牌,在建设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同时,传播技术、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等“软件”也不能软。

“硬件”不硬

参加1日捐赠仪式的巴山村村民黄万明很高兴:“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今后卖茶将不再难。”

他说,1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有茶树。但因不通公路,要背到二圣茶场卖鲜叶,需要走近两小时的山路。一些家里缺劳动力的因此不再种茶树了。

茶业集团一位负责人说,重庆出产优质茶的产地往往在山区,交通不便、灌溉系统不畅等都限制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许多规模较大的制茶企业因收不齐原料都在叫“饿”。只有硬件设施配套搞好了,茶农的顾虑被打消,产量才能稳定,打造品牌才有基础。

“软件”仍软

眼下,正值明茶采摘的最后时期,举办捐赠仪式的二圣茶场内,有几十名村民受雇来采摘鲜叶,其中不少人自家也种有茶树。

一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家新种了近两亩茶树,有福鼎大白叶等3个品种,“我也不知选啥品种好,便按往年经验,一样种了点。”

至于种茶技术,一些农民表示:在茶场打工可以学到一些管理技术,但不系统;茶场办的培训班只有40岁以下的才能参加,但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去了。

一老农说,去年,他家0.4亩地的茶树,鲜叶只卖了100多元,亩产值不及管理得好的茶农的1/20。“说是技术没过关,但我也说不清是哪里不对。”这位老农一脸茫然。

不少村民谈到了“卖茶难”。他们说,目前,多数农家缺乏劳动力,而很少有茶叶企业到村民家来收购茶叶。

期待“双赢”

一业内人士说:尽管由企业发展自有基地是大趋势,但目前,许多茶叶企业每年仍需向茶农收购鲜叶。以我市产茶名气较大的巴南区为例,全区2.2万亩茶园,只有0.6万亩是由二圣茶场等3家龙头企业所有。

他说,因此,企业应看得长远一些,无论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农村经济发展着想,都不该忽视茶叶生产的“硬件”和“软件”。

为此,他建议,茶叶企业除帮助茶农修路外,还应当为茶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诸如优良品种的推荐、相关技术的培训、新技术的引进及病虫害的防治等。

“想打造知名品牌,除了通过茶场辐射带茶文化动外,还可以巧借协会、合作社之手,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同时降低农民与加工企业打交道的成本,从茶商网而实现‘双赢’。”这位业内人士说道。

助睡眠茶叶茶叶防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