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饮茶当思未来路 感恩要想过去人

2021-03-04 10:49:40热度:106°C

中国茶网资讯: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人民饮习惯相同,茶的香气滋味类似,台湾能够生产那么好的茶叶,由於有好的茶树品种,台湾茶树原生於福建,台湾茶叶制法仿照福建,福建是台湾茶的原乡。

饮茶当思源,吃果子拜树头,我们有水果可以吃,要感谢树木所结的果子,

懂得感恩图报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理,否则,就不是人。这句话不仅是台湾人的传统道德,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标

准!即使像美国那样先进的国家,也不敢不对它们的先圣先贤数典忘祖,表示尊敬和追念,这是人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也因为这种优良的传统,使我们不断地繁衍更优秀的下一代。

台湾茶业的发迹肇始於福建人李春生,根据记载,早在荷兰时代,台湾就已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存在。

1810年,福建人柯朝来台传授种茶技术,到了台湾开港之后,部分地区零星种植茶树。

1866年(清同治五年),厦门人李春生受聘来台湾艋xiá(今万华)担任宝顺洋行的总办,协助英商杜德(John Dodd)从福建引进茶种,开始大量种植。

1869年,宝顺洋行将精制乌龙茶由淡水运往美国纽约,大受欢迎,开辟了美国市场,成为清末台湾重要的出口商品,台湾茶叶从此扬名海外。

1870年代末,台湾制造的乌龙茶运销发生困难,台北乌龙茶堆积如山,不得已运往福州窨花,制成有花香的包种茶销往南洋。

1881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茶商吴福源来

台设立「源隆号」茶庄,制造包种茶运往福州转销,成为台湾制造包种茶的先河。

1885年,福建泉州府人王水锦、魏静时两人来台,在台北州七星郡内湖庄大内樟栳寮(今南港旧庄山坡地)从事包种茶制造研究,从窨花的包种茶制造技术改变为不须窨花就有清香、甘润的花香品质,成为台湾特色茶包种茶之起源,对包种茶的发展贡献很大。

1889年(清光绪15年),李春生与林维源在台北共建千秋、建昌二街(今贵德街)出租给洋商,从事茶叶买卖,带动台北大稻chéng初期的繁荣。

今天,中国茶产业蓬勃发展,中国茶叶畅销市场,中国茶文化照耀世界,可以说是闽、台两地茶人积极携手合作创造出来的结果。

1910年后,福建引入的青心乌龙、青心大mǎo、大叶乌龙、硬枝红心等茶种,成为台湾四大优良地方品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福建茶人林馥泉、吴振铎等来台,从事台湾茶叶的复兴,对现代台湾茶叶的发展贡献颇大。

现代台湾人的生活比福建省人先富裕起来,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饮茶思源,台湾的茶业所以能发展起来脱离不了福建人的贡献。

现代中国茶产业空前的发展,如何因应面对国内、外瞬息万变的茶业市场,关系着中国茶业的未来是否可长可久?这个发展关系与闽、台两省的茶业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闽台两省所生产的茶叶最为多样,所经营的茶业最为复杂,举凡乌龙茶、红茶绿茶、花茶等等都有,就是普洱茶、压制茶、黑茶等,也在经营发展;因此,如何把握目前多变的茶业市场,是闽台两省应该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福建省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连续举办数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对促进两岸茶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茶产业的升级、升段是茶业发展的关键,因为茶业是文化含量多且高的产业,在推动茶产业进步发展之际,如果没有文化学术为基础,中国茶产业是无法建立有特色的茶产业,也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茶业市场争取胜利。

茶产业发展必须国内、国际相提并论,不能只有国内市场,将国际市场等闲视之,没有国际市场的产业是没有竞争力,无法可长可久,可持续性发展的;因此,加强茶文化学术的研究探讨是促使中国茶产业永续经营的不二法门。

唯有茶文化代表先进文化,茶产业才是现代的产业;唯有茶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茶产业才能发展,如果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人力、财力为代价而实现茶业的发展方式,已不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传统茶产业必须升级、升段,改造与提升传统的茶业,实现茶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既是中国茶产业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赶上、超越世界先进茶业水平必须要走的路。

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喝高档茶、强调一般消费者无法理解的理论,为满足少数人的神秘感来促销茶叶。我们致力於茶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发展茶产业成为先进的生产力,就是为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年年举办,各地举办,轰轰烈烈地举行,是一场飨宴,也是一场盛会,可是茶飨宴的质量和茶盛会的内容,不能与一般的博览会等量齐观,它必须与高品味、高素质结合在一起,必须代表先进性。此次“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前,能具体的推出《海峡茶产业报告(2010)》,对茶文化、茶产业学术的探讨研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饮茶当思未来该走的路,做好承先启后的工作;有好茶喝,能喝好茶,饮茶当思源,感恩要想到过去奉献的人。期盼茶文化、茶学术研究探讨的工作,不断地推向前去,走上代表先进性的道路上。

茶叶鉴定国茶叶名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