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闽台茶业经济迅猛发展

2021-03-04 10:32:33热度:143°C

中国茶网资讯:日前,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来泉参加相关论坛,并发表演讲,论述了海峡两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合作前景。陈光普在演讲中认为,两岸茶人承载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携手合作,在5000年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将续写中国茶叶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陈光普建议,闽台茶业可以更多地在茶叶种植上展开合作,携手培育新型茶树品种。

●闽台茶业素有合作

“闽台茶缘香袭千古,两岸同胞骨肉相连。两岸的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台湾与福建的关系。福建是产茶大省,具有‘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的产业特点,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闽台两岸不仅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情怀,还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茶缘。”陈光普说,福建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气候条件相似,语言文化习俗有很多相同之处,从历史上看,台湾茶叶生产的创始者,都是从福建移居台湾的先民。安溪是乌龙茶的发祥地,而台湾茶叶历史清晰地记载着,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人王义程在台湾把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创制出台湾包种茶;清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林凰池往福建科考后,从武夷山带36株乌龙茶苗回台,遂有南投的冻顶乌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萍州村人张乃妙回省时,引进纯种铁观音,在木栅的樟湖山试种成功木栅铁观音。

受制于种种因素,20世纪80年代前,福建茶产业存在着生产粗放、设备简陋、包装粗糙、产销脱节、营销滞后、品牌缺失、效益低下等现象,导致福建茶产业发展停滞不前。诸如,在加工环节,福建茶叶因为没有自动化加工机械,采用的手工包揉既费人力又没效率;在包装环节,大部分茶商还不懂得包装,甚至是用大麻袋和塑料袋来装,被人称为“草包金”;在销售环节,大部分茶企只会供给廉价的原料,营销、连锁、品牌这些词汇,对福建很多茶商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台湾茶叶品种、栽制技术都源自福建,经过200多年的经验营、改良、发展,特别是乌龙茶加工技术、制茶机械与营销管理理念都比较先进。随着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福建省近年来不断充分发挥临台、临海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大量台商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理念,到福建寻基地、找市场、办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一段时期以来,闽台在茶叶科技、经济、茶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目前,台商在福建兴办茶企60多家,种植高标准茶园5万多亩,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同时带来两岸茶事交流和技术交流的空前活跃。目前台资在福建投资茶产业,大多以资金投入为主,将福建作为主要的生产基地进行茶叶生产,并将生产出的精制茶叶又大部分销回台湾,或出口到东南亚、西欧等地。前来投资的台湾茶商大部分沿着先办茶厂、再办茶店和茶艺馆、继而修建观光茶园这一经营思路,力图把茶产业做大做活。

看到上述状况,相当一部分福建茶企得到启发,学习借鉴了台茶的一些做法,福建茶产业得到不断升级,也因此开始了福建茶市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台湾茶企对福建茶产业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比如台茶精耕细作的理念、台茶立体农业的模式,台茶现代化农业加工技术,台茶紧结外形、精致的包装和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以及茶馆文化兴起,都不同程度地引领或影响着福建茶企进步。

但是,当前的两岸合作并没有涉及茶产业研发和技术的合作,没有达到真正的良性互动发展。因此,两岸茶产业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闽茶经济迅猛发展

“过去的10年,是闽茶经济迅猛发展的10年,是闽茶文化日益繁荣的10年。”陈光普表示,10年前,闽南山区人口大县安溪“中国茶都”模式运行,吹响了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号角。经过十年的发展,不仅安溪成为全国产茶大县,2009年其涉茶产值也超过73亿元。2007年起,福建省政府更连续举办了4茶博会,并成立了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茶行业资本积聚,全省涉茶人口达500多万人,涉茶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茶产业发展的典范。陈光普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闽茶10年的发展:

首先,产业定位准确。茶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是对台交流的重要产业,这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的定位,事实上这几年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这个定位的准确。茶叶价格上去了,茶农收入改善了,全省茶叶主产区农民收入的1/3来自茶叶,在产茶大县安溪县,农民茶叶收入更是占到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全省有500多万人受益于茶业。

其次,产业政策宽松。作为传统的茶叶出口大省,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取消了茶叶的出口配额管理,有效地刺激了出口,为福建茶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更进一步取消了茶叶的各种税费,尤其是特产税,促进了农民的茶叶增收。而出口与内销并举的市场机制,既调节了市场需求,又能够引导茶农茶企种植和生产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10年来,福建在福州、安溪、福安等地支持组建了各类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并鼓励茶企积极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茶展会,促进了茶企品牌塑造和茶叶销售

第三,资金上扶持。福建省连续5年在茶产业上每年投入5500万元,给予茶叶重点品种开发上的支持,并投入支持建设了各级茶叶检测中心,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客观上促进了福建茶叶品质的提高。

最后,社会各方的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扶持,2008年,福建整合合并了福建省茶叶协会、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茶产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成立了旨在发扬福建茶乡优势,会员遍及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覆盖海峡两岸的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并以此提出相关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和举措,引领福建茶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茶叶即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茶叶有着无比美好的前景。”陈光普认为,在新的起点上,两岸茶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对于闽台两地来说,是互惠互利并影响深远的。综合分析两岸茶叶生产现状,可以发现闽台茶叶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台湾茶产业虽然相对发达,也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和技术,但由于岛内茶园面积较少,加之人力成本不断升高,已失去市场竞争力。而福建茶叶同台湾茶叶具有同质性,都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地,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而且气候条件相似使福建与台湾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福建是台湾茶产业对外转移的最佳选择。台湾茶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茶园、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茶业投资,还可以在福建地区的茶园进行品种培育实验,加快培育出新型茶树品种。

其次,由于两地茶叶产品结构存在互补性,高档乌龙茶、茶饮料是台湾的优势产品,在祖国大陆、东南亚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福建的中低档茶叶,在台湾岛内也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产品间的直接竞争不强。因此两地就可以在乌龙茶生产加工技术上展开合作,汇集两岸科研力量,联手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动乌龙茶生产技术的进步,并努力制定相关的生产标准,规范乌龙茶的生产,进一步提升乌龙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两岸茶叶市场和茶叶需求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即福建对高档乌龙茶的需求和台湾对中低档乌龙茶的需求,通过相互开拓市场,可以扩大两地乌龙茶的消费群体,带动茶产业发展,而且两岸在茶叶外销上都具有共同的市场,诸如日本、欧美茶叶市场等,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产品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市场定位,可以有效避免为争夺市场而展开恶性竞争。

“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深入和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大背景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先行区,推动两岸产业对接,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开放优势、体制优势和人文优势,逐步实现两岸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资源和农产品的优势互补,这都为两岸茶产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峡两岸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尽快展开全方位茶产业合作,提升两岸茶产业竞争力,推动两岸茶产业走向世界。”陈光普说。

●应该寻求更多互动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闽台茶产业合作呢?对此,陈光普建议,福建省应该从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方向引导、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制定以及改善行政效率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和拓展闽台茶产业交流合作,避免出现诸如消化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交流落后于产业合作以及台资企业与本地茶农之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发挥台资在振兴福建茶叶经济中的作用,推动两岸茶产业的全方位合作。

第一,优化投资环境。福建是中国内地最早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省份,借助于地缘优势,福建必须突出自己的地理特点,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台资和茶叶技术。在海峡两岸(福建·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被列入闽台现代化农业合作示范区管理范畴,海西茶叶加工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实验区内良种引进隔离区、科技合作园区、产品加工合作区等八个合作区建设,并根据两地茶产业合作的领域和前景,考虑在安溪等地建立更多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茶叶合作园区。另外,同时由于茶产业的长期性,在政策上必须给予投资福建茶业的台商以优惠外,还要在土地使用、经营年限、税收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第二,建立两岸合作机制。随着闽台两地的茶产业民间合作逐年增多,可以由两岸民间团体,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两地茶叶协会或行业、大型茶叶企业等,对口建立两地茶业合作制度,定期举行相关会议和论坛,借助会议和论坛的平台加强两岸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对两岸茶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现状和前景交换意见。

第三,优化合作项目。闽台两地茶产业的合作,必须坚持“突出重点、优势互补”的原则,展开有层次的合作。台湾有着现代化的茶业生产、加工、管理、营销先进经验,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前景将会是无限广阔。

“追源溯流,瞻望未来,以便于两岸茶乡发展之大计,共谋以茶兴市、以茶富农、以茶强乡之方略。两岸茶人承载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携手合作将再创辉煌。”陈光普说,“总之,两岸茶界应该寻求更多更广泛的交流互动,力求使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开放更多空间,让两岸茶界所生产的茶,不论内需或外销,都能创造开发出世界共同市场,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喝得到中国的茶,欣赏最具魅力的中华茶文化。”

碎茶叶能喝吗煮牛肉放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