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信阳茶产业抢夺资本与人才集体谋变

2021-03-02 18:11:51热度:114°C

中国茶网资讯:2012年以来,金融业界与信阳产业联系更紧密、更深入。信阳整个茶产业业界对资本与人才的争夺战日益激烈。整个业界,躁动不安,不约而同开始谋求更大的资本支持,更优质的人才储备,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

11月21日,在商城县,一家集茶叶展示、体验、销售功能于一体的旗舰店悄然揭牌。对于设计费用达到每平方米550元的茶叶店,负责人张发兵难掩自豪地向记者宣称:要把它做成百年老店,“几十年内都不再需要大规模改造和装修。”

资本与茶产业的碰撞

张发兵的自信来自茶叶店背后的企业——河南茗阳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这家成立不久的茶叶企业,除了和其他茶叶企业一样大举布局优质原产地外,资本、人才、观念的结合,让这家茶叶企业在集体谋求变革的信阳茶产业中具有标本意义。

在信阳市区通往主要茶产乡镇的道路上,随处可见金融机构面向茶叶企业和茶农推出的融资产品广告。“茶香融”、“茶益通”等针对性极高的金融产品,彰显着金融机构对茶产业的信心。

五云集团一直被视为信阳茶产业的标杆。这家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茶叶企业,也是信阳茶业业界的常青树。进入21世纪,五云集团与弘昌集团联姻,由后者控股。强大的资本支撑,让五云在近年来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游刃有余。

2011年1月16日上午,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与弘昌集团(五云茶叶集团)签约,向该集团提供总金额30亿元的战略性信贷,推动“信阳红”品牌开发、茶业产业园区建设、茶旅游等全面发展。这也是“信阳红”推出以来得到的最大单笔融资。

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说,五云茶叶集团将借此机会,以茶为媒,对茶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全面开发、整合,推动农产品向工业品的转化,实现产品深加工,并积极推进茶文化旅游业、茶衍生品产业、生态农业、茶物流业等产业升级。

陈世强预测,未来几年,建行的30亿元融资将撬动信阳茶产业实现200亿元产值。

偏居信阳东南部的商城县,坐拥信阳市的最高峰——金刚台。气候、地理等因素让这里所产茶叶的品质,比肩信阳传统的茶产区。

多年来,商城县已有多家中小型茶叶企业在信阳乃至河南市场与其他企业厮杀,但是,相对于第一梯队的“巨无霸”们,商城茶叶企业仍有些力不从心。

河南茗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由河南省茗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控股。从商城发迹的茗阳团队,在信阳房地产和旅游行业取得不俗成绩,它携雄厚的资本进入茶产业,让人颇感意外。

资本主动向茶产业“投怀送抱”,无法体现信阳茶产业强烈的扩张和产业升级欲望。茶叶企业主动出击寻找投资,则是更多中小企业的出路。

中小茶叶企业最为集中的信阳市浉河港镇,“找钱”对越来越多的茶农来说,甚至成为比卖茶更为迫切的事情。

相对于大型企业,议价能力较弱的茶农已经形成共识:成立组织,打造品牌,才能提升产品的价值。2011年成立的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世阳认为,没有钱,就没法做品牌,产品的价值无法真正体现。

已经拥有自己品牌的何世阳,希望并不满足于以合作社的形态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竞争。“希望能够有更大的企业来投资,毕竟,没有大本钱做不了大事情。”何世阳说。

资本助推合作社华丽转身为企业,在浉河港已不乏先例。曾作为“信阳红”研发基地的浉河港两潭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获得“中国茶业十大专业合作社”的荣誉,合作社模式已趋成熟。以合作社为依托的两潭公司在引入资本后,成长迅速,其品牌已跻身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行列。

两潭公司营销总经理余长明告诉记者,茶产业脱胎于农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现代工业,资本的介入是必然趋势。

作为河南省茶产业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六大工程、五大体系”建设,政府将向茶产业投入扶持资金98.6亿元,其中:2011-2015年投资50.35亿元,2016-2020年投资48.25亿元。平均每年接近10亿元的投入,撬动的将是一项产值达百亿、受益人群超百万的产业。

人才支撑产业变革

资金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余长明并不轻松。2012年5月,他去信阳农专参加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最终无功而返。“茶学专业的学生,早在毕业前一年就被大企业预定了,招个茶学专业的学生真难。”余长明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的企业,转型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人才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营销、品牌建设方面,没有任何经验的中小企业,求才若渴。”余长明说。

不仅是两潭这样的新兴茶叶企业,五云、文新等老牌茶叶企业,更是抛出重金,聘请职业经理人。野心勃勃的茗阳茶业,除了进行人才储备,还与国内知名的咨询公司合作,直接引进“智力”。“这家咨询公司在国内茶产业有不少成功案例。”张发兵告诉记者。

国内知名茶产业研究者、信阳国际茶城运营总经理欧阳道坤本人也是一名茶产业职业经理人,他认为,信阳茶产业升级和扩张,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支撑。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认为,中国茶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王庆说,我国有14所高校设有茶学系,数量还非常有限,“人才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王庆指出。

2011年6月,福建安溪与福建农林大学签下协议,合作创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该学院选址安溪城区,占地1200亩,按远期5000人的办学规模标准进行规划,采取“政府、高校、民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作办学的模式。对此,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以及众多茶业知名企业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茶学院建设。

欧阳道坤告诉记者,目前,信阳茶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茶产业整体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持。“安溪的茶企业反哺教育,看重的是产业的长远发展。”他告诉记者,重视人才投入的不仅有安溪,还有普洱市等产茶大区。普洱市不久前提出,举全市之力,吸引百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投入到普洱茶的科技攻关上。

相对而言,信阳茶产业当前在人才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信阳农专是全省为数极少的开办茶学专业的高校,其茶学研究室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郭桂义负责的“制茶工艺”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是我国近20个高校茶学类专业中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该校的茶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专业。但因学制、规格、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尚不能开办本科教育,更遑论研究生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

目前,这种窘况正在被努力打破。

2012年5月18日上午,中国国际茶学院筹备工作正式启动。这所由信阳毛尖集团出资15亿元筹建的全日制高校,计划以茶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办成国内首家多学科的茶行业民办大学。更好更快地培养有志于茶产业、茶文化及健康食品生产研究人员,打造茶文化传播的专业人才,推动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是信阳茶产业对这所茶学院的寄托。

具有102年办学历史的老牌高校信阳农专,也正在努力争取国家支持,争取升格为国家全日制本科院校,也顺势升级其核心专业——茶学。

信阳茶企业纷纷发力谋求改变的同时,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或将为这一场深入变革注入新的更大的动力。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欧阳道坤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对信阳茶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茶不仅成就了信阳蓝天绿水,养活了数以百万计以茶谋生的信阳人,它还会影响到信阳人的精神、文化层面。”欧阳道坤说。

作为河南省茶产业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六大工程、五大体系”建设,政府将向茶产业投入扶持资金98.6亿元,其中:2011-2015年投资50.35亿元,2016-2020年投资48.25亿元。平均每年接近10亿元的投入,撬动的将是一项产值达百亿、受益人群超百万的产业。

八方茶叶春香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