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仁化县:科技合作,茶叶变成富农金叶

2021-03-01 15:41:29热度:107°C

中国茶网资讯: 夏日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挥洒,一座座山俨然变成了一座座金山。

这幅迷人的风景出现在仁化县红山革命老区。2007年,当地茶农种植每亩茶的产值为600元,而现在每亩茶的产值却攀升到6000元至20000元,人民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善。

带来这种改变的根本原因,还是仁化县政府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所开展的“院地合作”。2012年11月,仁化县与省农科院所最新签订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下一步的合作方向,随着框架协议的全面实施,该县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科技让每亩产值翻两番

“现在搞农业和以前可不一样啦,做来做去,才发现有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受欢迎的。”坐在家中的种茶专业户谢火生微笑着为客人斟上茶,教人如何品尝这“白毛茶”的特殊味道。

在他看来,只有这滋长于岭南原始森林深处的茶种,才足以传承丹霞山中散逸出的正宗广东味道。他正是当地“丹霞2号”茶种的选育人,而在这一品种正式审定和市场化之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茶独一无二的口感会帮助当地的茶农赢回市场。

在寻找这种味道的路上,谢火生和仁化茶农摸索了好久好久。经历过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迅速扩增,仁化的茶叶产业继而开始萎缩。

眼看着当地茶园的一次次扩张、一次次萎缩,韶关仁化县副县长黄付养心中颇为感慨,“有市场的时候大家都来种,随即价格就下去了,于是把茶园改成林地和菜园,这种无序的折腾,差点让我们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为什么卖不上好价钱?好品种没有变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好产品并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全部都在做粗加工,没品牌更没特色!”对此,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栋的分析一针见血。

仁化县政府很快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尝试与省农科院展开技术合作。上世纪90年代,省农科院茶叶团队从白毛茶群体筛选出多种香味风格的单株系保存于洪山镇品种园,并对“丹霞1号”和“丹霞2号”单株系开展一定规模的嫁接换种示范;2004年起,团队成员多次深入农户家研究探索这两个新品系加工高级花香红茶白茶的技术工艺参数;2006年起正式启动育种程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茶叶蛋传说重庆艾伦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