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具> 正文

不同紫砂茶具为何会泡出不同的茶

2020-11-08 11:35:54热度:356°C

品茶作文 不同紫砂茶具为何会泡出不同的茶   紫砂茶具泥质天成,用深藏在当地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红等彩泥,加工成型,再放到1100~1200℃的高温窑炉中烧成陶。

  与瓷等其他茶具比较,有茶香浓郁持久、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保温时间长、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等优点,所以受到很多爱品茶人的喜爱。

不同紫砂茶具为何会泡出不同的茶

  由于紫砂壶在壶质、上不上釉、壶形等几个因素方面有所区别,所以用不同的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也有所不同。

  

  壶质对泡茶的影响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

  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

  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

  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上不上釉对泡茶的影响

  上釉就像在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

  宜兴紫砂陶艺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将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间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

  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

  有一次在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鸟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鸟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

  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

  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壶形对泡茶的影响

  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

  

  而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壶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

  壶口宽敞的、盖碗形制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

  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与白毫鸟龙。

  壶口宽大的壶与盖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

  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白毫鸟龙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