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中日对“茶道”的不同释义与认知(上)

2021-02-06 14:49:16热度:143°C

笔者以为,就目前来说,中日两国界对“茶道”一词的认知还是模糊的。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法则、规律、道德、人道,代表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最高境界。笔者不懂日文,但从日文对“道”字的应用来看,显然也是一个多义字,除养性、修道与中文含义相同外,似乎更多对应于中文的“艺”或“术”,如花道、书道、剑道、拳道、武士道等等,相对于中文就是花艺(插花)、书法、剑术、拳术、武术……

中国人说“道”一般指的是“大道”,不像日本文化随意说“道”,因此不会轻易言“道”。但受日本“茶道”影响,部分国人也将茶道、茶艺混为一谈,这就造成了认知与释义的模糊。近年来,受日本“道”字文化的影响,国人更多地是将“道”字应用于商业,如在宁波笔者住地附近就有足道、粥道等商铺。

中文“茶道”的本义是以茶悟道,属于抽象的精神范畴,茶会、茶宴则属于具体的茶文化活动,泡茶与品茶则属于茶艺。日文似乎只有茶道,没有茶道、茶会、茶艺之分,笔者至今未看到过“日本茶艺”这样的字眼。

道是道,艺是艺。笔者以为日本茶道实际上属于茶会与茶艺范畴,只是因为日语的习惯而被称为茶道,其实难称为“道”。说到底,日本“茶道”并不同于中国“茶道”,就像他们的书道、武士道一样,是日本人欣赏的一种文化形式,不值得大惊小怪和盲目追求。

茶、酒、烟、咖啡同属嗜好品,小小一片茶,文化无穷尽,中国因此有“茶道”之说;酒、烟、咖啡则仅有文化,难以称道,这就是它们的区别。不知日语中是否有酒道、烟道、咖啡道?

茶的普及与推广,佛教、道教功不可没,因缘深长。佛教崇茶,认为茶有破睡、不发之功,能帮助修行养性。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并发扬光大的,更是清一色的日本僧人。

“茶道”一词典出唐代诗僧皎然(704-785)《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认为茶是仙家之物,品饮可以悟道、得道。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提出“以茶可行道”。

佛教有言:道由心悟。茶可悟道,将以茶悟道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则是另一位唐代高僧从谂(778-897),住赵州观音院,世称赵州法师。佛典《指月录》载:

“有僧到观音院,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师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在旁的院主不解问师:怎么来不曾到、曾到都要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这是佛典一大著名公案,也是以茶悟道、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诚如俗话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修行也好,学道也好,重在一个悟字。

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日本茶道是宋代日僧从中国杭州径山寺传入日本的。“茶道之初,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宋代径山寺的茶会、茶宴闻名遐迩,因此日本茶道的雏形是径山寺的茶会、茶宴。

日本茶道的代表人物是16世纪(相当于中国明代中叶)的村田珠光(1423—1520),传于武野绍鸥(1502—1555),至千利休(1522—1591)为集大成者。笔者看到一本日本千鹤大师写的《茶与悟》,其中100多个以茶悟道的小故事中,除了很多中国茶禅典故外,写到了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一休等早期日本法师及其弟子的茶禅故事。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茶禅典故中没有一个可与“吃茶去”的哲理相比拟,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的《吃茶》(标题为笔者所加)诗可以说为此作了总结: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径山寺的茶会、茶宴应该有一套规范,可惜没有文字记载。千利休创立的日本茶道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规”(和、敬、清、寂)、“七则”(点茶、放炭、茶汤、插花、礼仪、茶具、待客),“七则”是具体方法,“四规”则相对于中国茶德。

“茶德”之说最早见于晚唐刘贞亮(生卒年不详)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根据刘贞亮的《茶十德》,日本明惠上人(1173-1232)也提出了日本《茶十德》:

“诸天加护,父母孝养,恶魔降伏,睡眠自除,五脏调和,无病息灾,朋友和合,正心修身,烦恼消灭,临终不乱。”

比较之下,虽然两者各具特色,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文采还是哲理,后者都不及前者。

当代中国茶德,以著名茶学家庄晚芳(1908—1996)提出的为代表,他于1989年首先总结出“廉、美、和、敬”四字,以后其他专家又提出了大同小异的中国茶德。

可见,日本茶道“四规”相对于中国茶德。“道”比“德”高,笔者以为,将茶饮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称之为“茶德“,说明还没有升华到“道”的境界,这是非常贴切的。而日本茶道则对两者无法区分,混为一谈。茶叶饮品茶叶去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