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北京与台湾仓储的规律

2020-12-17 10:41:45热度:88°C

  以中医“寒凉平温热”之理论进行分类,台地茶/小树茶新茶茶性属寒,而古树茶新制生茶茶性属凉(以两者初制工艺正确为前提)。经过仓储的转化,茶品的茶性会呈现出“寒→凉→平→温热”的转化趋势,以每次茶性转化点为划分,会发现茶品转化会呈现近似相同的周期性规律。在前述的环境条件下,石昆牧老师发现,台地茶/小树茶的转化周期约为七年,而古树茶的转化周期约为五年。经过一个仓储转化周期后,茶品不但茶性有所改变,其品饮表现亦会达到一段时期内的高峰。而由于古树茶与台地茶/小树茶先天茶性的差异,加之茶质的区别,可以说随着仓储年限的增加,两者的品质与品饮感受的差异会愈发扩大。

  以2006年景迈有机系列之土饼为例,同样的茶品,在北京与台湾高雄两地截然不同的仓储环境中经过了8年的时光,已然产生了明显的仓储差异。从外表上看,北京仓储的茶品包装纸表面仍保持洁净,而台湾仓储的茶品在相对平均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已然可明显观察到茶品包装纸上有明显的“油渍”。

  这种现象是由于存储环境的平均湿度较大造成的,在相对更湿润的南方,茶品表面出油的情况会较为普遍,即便在北方较干燥的环境下,如果茶品存储的年份足够老,或者堆放在底层比较受到重压的茶品,也会出现同样的“出油”现象。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尤其对于老茶接触较少的茶友,对类似出油的情况缺少相应的经验与科学认识,会认为这是受潮或入仓导致,这是不正确的观点。

  从汤色上看,北京仓储土饼的汤色相对偏浅,但汤色更为明亮;台湾仓储的茶品则更为红浓。北京仓储的茶品,香气更为高扬,口感较为清冽,茶品气感清晰而强烈;而台湾仓储的茶品,汤感更为细腻茶叶封口夹子润滑,茶韵更深,气感也由表入里。两者可谓各有千秋。

  从叶底上看,台湾仓储茶品叶底颜色明显较北京仓储为深,也体现出两地仓储转化速度与周期的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古树茶五年、台地茶/小树茶七年的转化周期规律,是石昆牧老师在台湾南部(高雄)特定气候环境下所总结出的规律,当环境改变,仓储周期自然应有所调整。一般而言,若环境年平均温湿度均低于前述环境条件,则这个环境中茶品转化周期应相应拉长。比如茶品在北京仓储,其转化周期就应比台湾南部仓储的同样茶品拉长1~2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