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黑茶知识> 正文

一种几乎消失的安徽黑茶

2022-11-04 05:20:05热度:71°C

在安徽祁门长江以南美丽的山川里,大家都知道一种茶——祁门红茶,却不知道祁门还有另一种好茶——祁门安茶。

安查曾经很有名。传说岭南的医生在1928年用安茶入药,治好了当时广东的瘟疫。从此,安茶被称为圣茶。现在广东沿海还有喝老安茶的习惯,东南亚还有喝安茶的习惯。广东、南阳天气多湿热,人们喝新茶容易上火。但在老安茶里,内热尽,茶温凉,味涩。安婵可以保持内脏在原位,祛湿。

这本普洱茶小册子上,赫然印着“老刘安茶”,上面写着“品也炼,药最有效”。这里的老刘安察其实是安察,与六安无关。我们以后会一起考证这个名字。

这次只说安查的历史脉络。

一般认为安察创作于明末清初。

安茶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芦溪乡(推荐阅读::安徽茶叶,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关 注:www.guniangcha.com)。老字号“孙一顺”的创始人孙启明为了避免战争,来到祁门,在鲁西找到了最适合制作安茶的原料,于是在鲁西创建了一家名为“孙一顺”的茶厂。

当时去年做的安察,第二年经景德镇、鄱阳湖、九江、韶关运到佛山,再从佛山运往海外。整个过程耗时近一年。

民国21年,即1932年,祁门南乡有47个“安察”,其中最著名的是“孙一顺”安察。

可惜抗战期间,安察的运销线完全被封锁。1936年带着一批安查,1937年卖给广东后停产。没有安查了!

后来随着普洱茶的普及,很多南方的老茶人开始寻找这样一种茶。1984年,香港茶叶发展基金会的关先生到安徽茶叶公司找安婵,但很难找到制茶人。

从1988年到1990年,孙一顺的后人王祯祥先生开始在芦溪山上采茶泡茶,但制作后未被认可。

1991年,先生成功地复制了茶叶,他的茶叶得到了关先生的认可。和1928年保存在香港的安查相比。

1992年,孙一顺安茶厂正式挂牌生产,并开始向港澳台及马来西亚出口。

这样,我们简单地澄清了安查的一个基本历史背景。(来源:后院茶馆,来源:茶网画廊,作者:温特)

茯茶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研究

茯茶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研究

茯砖茶制造过程中有一个独特工序就是发花,其目的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优势菌种的生长繁殖,产生大量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金花的多少是鉴别茯砖茶品质好坏的标准。许多学者都对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种名鉴定作过研究[1-4],大多认为此优势菌为冠突散囊菌。同时实验表明茯砖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 酶促茶多酚氧化、缩合与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系列反应。而对其代谢产物及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功能性成分形成的贡献,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对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为揭开茯砖茶神秘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曾经以“发花”的茂盛度来评价茯砖茶品质的优劣,因而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反之,茶叶中生化成分对“发花”即冠突散囊菌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因而,“发花”的茂盛度从某种程度来讲能反映出茯砖茶的品质。 茯砖茶中功能性成分现有报道[5]认为,茯茶素是从茯砖茶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是茯砖茶中独有的新活性物质。通过茶叶提取液培养来研究其代谢产物,以达了解茯砖茶中优势菌-冠突散囊菌对这一特异成分形成的影响,及与特异成分形成的机理关系的目的,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禅洱茯茶是一种全发酵茶,采用优质山地茶叶为原料生态加工而成。产品外观为砖形,色泽黑润;砖内金花(冠突散囊菌)茂盛,菌花香浓郁。富含茯茶独有的特殊功效成分茯茶素A和茯茶素B,消食去腻,调理肠胃,通便排毒,帮助降脂、降糖、降压功效明显,能有效抑制脂肪,帮助减肥效果与一般减肥药相比不含任何添加物且无副作用不反弹。在日韩被称为“瘦身茶”、“美容茶”并受欢迎。饮用方式大胆创新,世界独创黑茶壶煮茶,并彻底解决了茯茶几十年来三大难题(即品质低档、不易冲泡、不易携带保存),让喝茶变得时尚,健康,轻松、便捷,是现代纯天然养生佳品。

黄怀生 粟本文 郑红发 赵 熙

黑茶:少数民族的“共产党茶”

少数民族的“共产党茶”

阿不都  新疆经济报  

日前,就新疆边销茶的历史,我采访了自治区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卫胜,他说:“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边疆自然条件和饮食习惯的影响,边疆百姓爱茶、饮茶久积成习,历史久远。少数民族中流传的‘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都是饮茶习俗在新疆百姓中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重要地位的真实写照。边销茶不仅是少数民族群众探亲访友、过年过节相互馈赠的首选礼品,而且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正是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喜饮边销茶的特殊习俗,边销茶也曾被历代封建王朝及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推行‘以茶治边’政策,把边销茶作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削少数民族群众的工具。”

  据介绍,边销茶,是指销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边销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明清,自唐代开创“茶马互市”以来,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贸易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诸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南茶北销”早成定律。据说由于路途遥远,为便于运输和防止受路途遥远、雨水浸湿、风沙干扰影响造成茶叶损失、变质,在明末清初人们发明了茯砖茶。

  明朝时,茶叶产量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茶易马”规模更加宏大,其管理制度也更加规范。明朝朝廷专门设立贸易机构“茶马司”,进行规范管理,还将“茶引”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引案”。所谓“引案”就是指定产销地区,制定课税标准,由官方发给特许证“茶引”。没有“茶引”不能经营茶叶生意。随着清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茶马互市”也随之外移,中国茶叶已远销至阿富汗等国。边销茶在当时沟通国内外物资交流、巩固边防、保持领土完整、发展对外贸易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边销茶生产供应工作,制定了“国家定价、定点生产、归口经营,计划调拨,保证供应”的方针。将边销茶列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从生产、供应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照顾,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边销茶的需求。这项政策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以及边疆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当代青海简史》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茶。西北各族人民满怀深情地称边销茶为“共产党茶”、“毛主席茶”。20世纪60年代初,湖南益阳茶厂生产的“中茶牌”茯砖茶开始供应新疆,数量逐年增长,并逐渐取代其它品牌的茯砖茶,成为供应新疆的主要茯砖茶品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中央代表团赠送给新疆人民的礼品,就是湖南省益阳茶厂生产的精制茯砖茶。

  目前,我国边销茶主要产区有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主要销区有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疆作为边销茶的主要销区,市场上销售的边销茶品种主要有: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黑砖茶、红茶等,其中:(一)、茯砖茶主要产自湖南。维吾尔、回、锡伯、塔塔尔等民族习惯饮用。(二)、米砖茶,又称“米心茶”、“红砖茶”,由湖北供应。哈萨克族习惯饮用。(三)、青砖茶,又称“青茶”、“大茶”、“老茶”,由湖北供应。蒙古族群众习惯饮用。(四)、黑砖茶,主要以湖南安化所产为主。回、汉民族习惯饮用。黑砖茶中含有芳香物质、多种维生素、咖啡碱等,芳香物质可以分解脂肪,消食化积,多种维生素对较少食用蔬菜的农牧民群众是重要的营养补充。(五)、红茶,又称“梅红茶”,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族习惯饮用。

  茯砖茶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主要工艺有:原料搁陈——原料初制(初制工艺应包括杀青、揉捻等过程)——蒸汽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由于茯砖茶必须经过特有的“发花”工序,在压制过程中,除需要温度、湿度等条件外,还要求砖体必须松紧适度,含梗符合标准,这样才便于微生物繁殖,使茯砖茶发出特有的“金花”香气(《中国茶经》茯砖茶辞条介绍说:“新疆维吾尔人最喜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金花”是指冠突曲霉,该霉菌是以半木质素为主要营养基础。它把茶叶半木质素分解后形成茯砖茶特有的香气,对人体无害)。茯砖茶产品按工艺还分为“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两个品种。“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砖体松紧适度,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市场价格较高。“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两种产品都是目前新疆市场上的主要经营品种,市场份额在95%以上。

相关文章